書事 其一
新傳嚴詔馺娑宮,玉虎晨威一震同。
臥護西陲稀健將,角巾東第到群公。
本來袁竇原殊氣,卻比蕭周已盡空。
獨使至尊憂社稷,未央前席策平戎。
新傳嚴詔馺娑宮,玉虎晨威一震同。
臥護西陲稀健將,角巾東第到群公。
本來袁竇原殊氣,卻比蕭周已盡空。
獨使至尊憂社稷,未央前席策平戎。
新傳來在馺娑宮頒布的嚴厲詔書,早晨如玉虎般的威嚴震動四方。守衛西部邊疆缺少得力將領,眾多官員戴著角巾賦閑在家。本來袁氏和竇氏氣質不同,如今和蕭何、周勃的時代相比已一切成空。只讓皇帝為國家社稷擔憂,在未央宮急切地詢問平定戰亂之策。
馺娑宮:漢代宮殿名。
玉虎:形容威嚴。
臥護西陲:指守衛西部邊疆。
角巾東第:角巾,有棱角的頭巾,為古代隱士冠飾;東第,王侯貴族的住宅,這里指官員賦閑在家。
袁竇:指東漢的袁氏和竇氏家族,均為世家大族。
蕭周:指西漢的蕭何和周勃,是開國功臣。
至尊:指皇帝。
未央:未央宮,漢代宮殿。前席:在坐席上往前移動,形容皇帝急切。
具體創作時間不詳,推測當時國家西部邊疆可能面臨軍事威脅,朝廷缺乏能征善戰的將領,而一些官員處于賦閑狀態,皇帝為國家安危憂心,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
此詩主旨是反映當時邊疆軍事人才匱乏、官員不作為的狀況,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注。其特點是用典恰當,對比鮮明,以簡潔語言勾勒出政治局勢。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,但為研究當時社會狀況提供了一定參考。
蜀綺吳綾慣揣量,并刀常帶色絲香。自言多得豪家意,也解穿云到上方。
皎皎天中月,照我虛堂壁。撫枕心不夷,起視今何夕。攝提指孟陬,年歲忽復易。跳丸日夜馳,迫迫將焉適。烈士懷貞心,夸毗營寸尺。因時覽群動,感嘆無終極。
扁舟萬里適南荒,行客驚秋覺夜涼。老去形骸空駿骨,憂來世路半羊腸。沙明蒲稗初含雨,月冷蒹葭已著霜。忽憶舊居青瑣地,幾回簪筆綴鹓行。
莫道花開便是春,莫言沙漲即成津。南風過了東風起,愁殺江頭待渡人。
舊日衣冠說武林,風流曾不減山陰。百年人物千山秀,萬里功名天下心。族姓人人誇盛事,溪山處處稱高吟。后生欲聽清商曲,莫學無弦只撫琴。
蘭雪衣衿,芝雪冠佩,欬唾動成珠玉。芳草萋迷,蓬萊杳渺,皎皎白駒空谷。濯發滄洲,怡顏芳樹,樂甚從伶絲竹。問天生、湖海元龍豪氣,肯令消縮。君不見二陸聯芳,三蘇接武,聲動九重黃屋。天上碧桃,日邊紅杏,真足快人心目。拂袖東膠,出門西笑,莫戀故園松菊。看濁河、流水重清,齊唱太平遺曲。
無數桃花傍嶺生,茅檐低與白云平。樵歌轉入深林里,忽亂階前流水聲。
坡仙戲墨是信手,松雪晚年深得之。兩竿瘦竹一片石,中有古今無盡詩。
驚風吹破明月光,琉璃片片成胡霜。胡霜落地幾千尺,白虹亂走凍且僵。今夕何夕登高堂,入眼拳石裂昆岡。搖星勺水流瀟湘,相逢意氣何飛揚。為君呼明月坐君,床叱白虹飲君觴。床頭魍魎不敢哭,杯中江海波顛狂。三五仙人歌春陽,欲下不下愁霓裳。忽然夜半叫鸚鵡,恍疑天外趍鳳凰。明珠乍落三石梁,奔龍飛電鳴干將。明月不肯住,白虹且欲藏。吾將直跨白虹去,倩天手抱明月翔。他時訪我天河旁,與汝散發抽扶桑。
迢遰岷峨外,西南驛路高。幾程尋崄棧,獨宿聽寒濤。白鳥飛還立,青猿斷更號。往來從此過,詞體近風騷。
若納希文受責均,前賢初豈有冤親。暮生潁上還惆悵,引起無窮射羿人。
人生何必苦多憂,終日營營市上求。四面山環堪寄隱,一廬水繞足風流。溪鄉萬象供吟嘯,云壑千重好靜修。趁草酣眠忘日月,清風搖夢過瓊州。
馨香自古維明德,夢卜于今得異才。一代文章凌漢室,百年靈秀萃天臺。內壇分獻神應格,和氣流通春正來。調燮付公須盡力,亦知泰運自天開。
斜鬟低髻和愁擁。暖香深處恩情重。燈影照窗紅。簟紋滿睡容。五更寒欲曉。軟玉猶重抱。無語枕函敧,遲遲未起時。
人面玉娟娟,花枝更可憐。憑從畫眉手,折寄鏡臺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