溪齋二首 其一
豈敢言招隱,歸休喜自安。
一溪云臥穩,四海路行難。
瑞獸藏頭角,幽禽惜羽翰。
子猷何處在,老盡碧瑯玕。
豈敢言招隱,歸休喜自安。
一溪云臥穩,四海路行難。
瑞獸藏頭角,幽禽惜羽翰。
子猷何處在,老盡碧瑯玕。
哪敢說自己是為了隱居,歸隱閑居只喜內心安寧。在溪邊如閑云般安穩臥居,感覺在世間四處奔走艱難。祥瑞之獸收斂了頭角,幽僻之鳥愛惜著羽毛。王子猷如今在哪里呢,那翠綠的竹子都已老去。
招隱:征召隱士出仕。
歸休:歸隱閑居。
云臥:指像云一樣悠閑地居住。
瑞獸:象征吉祥的野獸,這里可能比喻有才能卻隱退之人。
幽禽:鳴聲幽雅的禽鳥。
羽翰:翅膀,這里代指羽毛。
子猷:即王徽之,東晉名士,愛竹。
碧瑯玕:翠竹。
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。從詩中可推測,詩人可能經歷了世事艱難,對塵世感到失望,從而選擇歸隱,在溪邊過上閑適生活,此詩正是其歸隱心境的體現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隱之樂與對高潔品格的追求。其特點是意象典型,意境清幽。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,但體現了古代文人歸隱題材詩歌的特色。
萬木凋零盡,知經幾度霜。
獨余冰玉質,薰得夢魂香。
影入清泉瘦,聲傳畫角長。
每因春爛熳,惆悵失孤芳。
野老一身輕,于今野趣成。
交游木上座,疏闊楮先生。
溪甑炊菰米,山巵咀菊英。
林園道子好,時復到柴荊。
孤笛起寒洲,傳聲到暝樓。
吹人元不怨,聽者自生愁。
萬里家何所,三年戍未休。
此時霜月下,白卻少年頭。
天地一陰陽,推遷見短長。
后朝方反復,此月謾稱良。
萍梗余浮跡,桑榆借晚光。
有龜還懶卜,唯覺好支床。
萬里江山幾廢興,覽圖真合拊吾膺。
三王二帝皆難問,兩漢六朝何所稱。
此日中原全拱北,異時深谷或為陵。
看來今古皆如夢,夢境虛無豈足憑。
妸娜綠楊陰,深于夏屋深。
居來身自在,勝與俗浮沉。
坐暑堪忘箑,乘風或散襟。
清閑消不盡,乞與野鶑吟。
新婚便別比秋胡,何似當年莫嫁夫。
身在朔方征戍久,鴈來南國信音無。
空閨寂寂寒宵永,荒路悠悠遠夢孤。
聞道仙家能縮地,癡心要覓長房符。
悠悠荒路間,能使客心惻。
千里無居人,茫茫但蓁棘。
東西失蹊徑,南北迷阡陌。
室廬盡空虛,墳壟皆發掘。
日行畏虎狼,夜臥憂盜賊。
今日狐兔場,當年帝王國。
興亡故常理,何為至斯極。
淚下如流泉,潸潸自沾臆。
否泰恒相代,乘時圣明出。
垂衣成至治,天下定于一。
四夷奉琛贄,萬國尊王室。
禮樂復興行,流離再安集。
雞犬聲相聞,田疇富黍稷。
征以鴻鴈詩,于焉在中澤。
高人持遠流,凈行在林丘。
觀與心為度,身將世作仇。
不曾過午食,常滿六時修。
苦海人求度,師應駕法舟。
出戶逢幽客,相攜過別村。
凍開泥徑滑,橋斷石星存。
云起難知處,泉流自有源。
老農心甚適,耕鑿長兒孫。
老知身是患,萬事不關心。
曝背茅簷下,孤猨時一吟。
白云同去住,青壁共幽深。
小嶺尤堪隠,難尋支道林。
仲履真吾徒,敏慧出流輩。比玉無纖瑕,方珠絕微颣。
子心如秋月,皎皎長不昧。子身如閑云,出處極自在。
相從逾十年,不見時俗態。愛子靜而文,喜子和而耐。
語子以玄微,一一能領會。今子隔重泉,使我增感慨。
酌彼清澗泉,為子供一酹?;隁庹\有知,歆監儼如對。
左右江湖仙圣宅,龍飛鳳舞帝王家。
樓臺高下隨山勢,渤澥微茫涌日華。
漁浦風和翻柳影,官河春盡落桐花。
錢唐佳麗今無比,回首中原望眼賒。
棲遲嚴壑間,所尚不同俗。
窗下列芳蘭,門前藝修竹。
崖屋夏中寒,石田秋后熟。
委質于自然,陶然意常足。
菶菶萋萋綠漸滋,昔人辭意足堪推。
由來南浦傷離日,不似西堂得句時。
行旅獨看空感慨,池塘關夢自神奇。
吾雖萬事皆慵嬾,春草生時亦有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