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墨二首 其一
奚李風流遠,名家得自賢。
粗能明款識,不暇別中邊。
歲計一丸足,癡人連屋懸。
此生能幾屐,茲士信超然。
奚李風流遠,名家得自賢。
粗能明款識,不暇別中邊。
歲計一丸足,癡人連屋懸。
此生能幾屐,茲士信超然。
奚氏和李氏制墨的風流傳統(tǒng)已流傳久遠,如今的名家制墨也自有賢能之處。大概能辨認墨上的標記,但沒時間去區(qū)分墨質的優(yōu)劣。一年用一丸墨就足夠,可有些癡人卻把墨掛滿屋子。人這一生能穿壞幾雙鞋,這位制墨者確實超凡脫俗。
奚李:指唐代奚超、奚廷珪父子和宋代李廷珪,他們都是制墨名家。
款識:原指鐘鼎等器物上鑄刻的文字,這里指墨上的標記。
中邊:指墨的中心和邊緣,引申為墨質的優(yōu)劣。
歲計:一年的打算。
茲士:這個人,指制墨者。
具體創(chuàng)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從詩中可推測,當時制墨行業(yè)仍有傳承,有新的名家涌現(xiàn),但也存在一些人盲目收藏墨的現(xiàn)象。詩人可能是在看到這些情況后有感而發(fā)。
這首詩主旨是贊賞制墨者的超脫,諷刺盲目收藏的行為。其特點是借墨表意,以小見大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現(xiàn)象。
鳥啼花發(fā)柳含煙,
擲卻風光憶少年。
更上高樓望江水,
故鄉(xiāng)何處一歸船。
靃靡汀草碧,淋森鷺毛白。
夜起沙月中,思量捕魚策。
鳴笳已逐春風咽,
匹馬猶依舊路嘶。
遙望柳家門外樹,
恐聞黃鳥向人啼。
故園黃葉滿青苔,
夢后城頭曉角哀。
此夜斷腸人不見,
起行殘日影徘徊。
汗浥新裝畫不成,
絲催急節(jié)舞衣輕。
落花繞樹疑無影,
回雪從風暗有情。
東甌傳舊俗,風日江邊好。
何處樂神聲,夷歌出煙島。
薜荔作禪庵,重疊庵邊樹。
空山徑欲絕,也有人知處。
樓臺采翠遠分明,
聞說仙家在此城。
欲上仙城無路上,
水邊花里有人聲。
遠山誰放燒,
疑是壇邊醮。
仙人錯下山,
拍手壇邊笑。
嵩山石壁掛飛流,
無限神仙在上頭。
采得新詩題石壁,
老人惆悵不同游。
引燭踏仙泥,時時亂乳燕。
不知何道士,手把靈書卷。
好鳥共鳴臨水樹,
幽人獨欠買山錢。
若為種得千竿竹,
引取君家一眼泉。
魏帝宮人舞鳳樓,
隋家天子泛龍舟。
君王夜醉春眠晏,
不覺桃花逐水流。
采蓮溪上女,
舟小怯搖風。
驚起鴛鴦宿,
水云撩亂紅。
百舌春來啞,
愁人共待晴。
不關秋水事,
飲恨亦無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