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教精舍詩
泥洹那竭國,阿耨王舍城。寶界極四照,瑟居懸三明。
何年丈六身,圖畫來漢京。竺僧荼毗日,金骨灰佛成。
居士豫章人,家續南宗燈。六塵忘有相,十喻歸空名。
一室似招提,雨積花林平。遙峰矗窗牖,鳴溜飛階庭。
茂植祇園樹,馴鴿棲不驚。理亦講解析,念能禪寂澄。
知幻非所幻,有生自無生。君其戒凈土,毋忘弇州情。
泥洹那竭國,阿耨王舍城。寶界極四照,瑟居懸三明。
何年丈六身,圖畫來漢京。竺僧荼毗日,金骨灰佛成。
居士豫章人,家續南宗燈。六塵忘有相,十喻歸空名。
一室似招提,雨積花林平。遙峰矗窗牖,鳴溜飛階庭。
茂植祇園樹,馴鴿棲不驚。理亦講解析,念能禪寂澄。
知幻非所幻,有生自無生。君其戒凈土,毋忘弇州情。
那泥洹所在的竭國,還有阿耨的王舍城。佛國的光明向四方照耀,僧居高懸著三明之智。不知哪一年,丈六金身的佛像圖畫來到了漢京。天竺僧人荼毗(火葬)之日,金骨灰燼中佛身成就。這位居士是豫章人,家族傳承著南宗的佛法。忘卻六塵的有形之相,十種比喻都歸向空名。這一間屋子好似寺院,雨水積聚使得花林與地面平齊。遠處的山峰矗立在窗前,屋檐的滴水飛落在階庭。種植著祇園的樹木,馴順的鴿子棲息也不驚慌。能講解佛法義理,念頭能在禪寂中澄清。知道虛幻并非真正的虛幻,有生命自然能達到無生之境。你要謹守凈土修行,不要忘了弇州的情誼。
泥洹:即涅槃,佛教所指的最高境界。那竭國:古代西域國名。
阿耨:指阿耨達池,佛教傳說中的圣湖。王舍城:古印度摩揭陀國的都城。
寶界:佛國。四照:向四方照耀。
瑟居:僧居。三明:佛教術語,指天眼明、宿命明、漏盡明。
丈六身:指佛的身相,佛身通常為一丈六尺。
竺僧:天竺僧人。荼毗:佛教用語,即火葬。
居士:在家修行的佛教信徒。豫章:古郡名,在今江西南昌一帶。
南宗燈:指南宗禪法的傳承。
六塵:佛教術語,指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
十喻:佛教用十種比喻說明事物的虛幻不實。
招提:寺院。
祇園樹:祇園是佛教圣地,祇園樹即指與佛教相關的樹木。
馴鴿:馴順的鴿子。
弇州:可能指作者友人的相關代稱或地名。
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佛教在社會上的傳播和影響有關。佛教在古代中國逐漸發展,文人與佛教的交流頻繁。詩人可能是在與豫章的一位居士交往過程中,有感于其對佛教的虔誠修行而創作此詩,表達對佛教修行的理解和對友人的勸勉。
這首詩主旨圍繞佛教修行展開,突出了佛教的教義和修行境界。其特點是充滿濃厚的佛教文化色彩,用典豐富。在文學史上,它反映了當時文人與佛教文化的交融,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價值。
江東再見王摩詰,寶界山頭即輞川。一自丹青句題后,白云秋色重蒼然。
我欲留東風,東風不可留。百花吹盡已無力,青輿旋軫芳池頭。啾啾鳥聲啼不歇,就中黃鸝最啁哳。千呼萬轉喚不回,東風東風從此別。嗟哉進退與疾遲,不言君自知。陰陽莫道如環轉,秋菊春蘭亦有時。
知崇效天,禮卑法地。成性之存,內外交致。
隔岸紅塵忙似火,當軒青嶂冷如冰。烹茶童子休相問,報道門前是衲僧。
屈指離家又一程,篷窗欹枕夢難成。無端水郭停舟處,半夜灘聲似雨聲。
夏日紅相照,天晴塢自開。襄陽多稚子,摘贈故人來。
黃金碎搗作微塵,露染秋和色未勻。回首瓊林休悵望,素娥元是月中人。
故人交如蘭,故人酒為薏。交深酒更佳,何妨為君醉。
江南雨,風送滿長川。碧瓦煙昏沈柳岸,紅綃香潤入梅天。飄灑正瀟然。朝與暮,長在楚峰前。寒夜愁敧金帶枕,暮江深閉木蘭船。煙浪遠相連。
曾向蓬萊解劍裝,孤飛爰指白云鄉。洞庭巨浪連江漢,岳渚輕煙接武昌。月下總饒吟興健,風前同引笛聲揚。清光一抹無遐邇,莫聽雙樓說短長。
盧鴻十志看不足,愛雪貪行雪相逐。晴風吹散圯山寒,三十六陂水初綠。黃洲挐得罩篷船,松筠繚繞煙成淵。陂聲疊下灘聲惡,鮑照卻歌《行路難》。
霜竹凄清帶雨噴,濕煙粘草近黃昏。誰教吹暗千林綠,不道飛花正斷魂。
薄醉黃昏偏又醒,斜月樓頭星色暝。寸心難剪一分愁,雙眼尚馀千點冷。何事殷勤渾不知,卻把深情猜薄倖。連宵蹤跡莫追尋,分作一半夢痕一半影。
煙水空迷遠渡,夕陽獨倚江樓。江聲嗚咽送離愁。化作淚痕滿袖。故里依然作客,此身不系如舟。乾坤帶甲四經秋。又是雁來時候。
萬里關山人去后,一江風雨雁來時。悠悠自別無消息,漫草新詩寄所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