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王柳村徵君謁阮蕓臺制軍,談宴竟日,并撰“鸞鳳一門才盡美,芝蘭千載姓猶馨”楹聯以贈。過蒙獎。借賦此志感二首 其二
嘆息烏衣巷久非,
蘭葩芝草亦清凄。
許燕大筆調元手,
重為寒門一品題。
嘆息烏衣巷久非,
蘭葩芝草亦清凄。
許燕大筆調元手,
重為寒門一品題。
感嘆烏衣巷早已不是舊時模樣,曾經如蘭草香芝般的美好也顯得清冷凄楚。您(阮蕓臺)有大手筆的文才與調和元氣的能力,再次為寒門之士給予珍貴的品評稱揚。
烏衣巷:東晉時王、謝等世家大族聚居之地,詩中代指世家大族的衰落。
蘭葩芝草:比喻才德出眾的賢才,結合標題“芝蘭千載姓猶馨”,指王柳村等才俊。
許燕大筆調元手:“大筆”指卓越的文才;“調元手”喻指有調和天地元氣的能力,此處贊頌阮元德高望重、擅文治。
寒門:指非世家大族,詩中作者自謙或代指王柳村等普通才俊。
品題:品評稱揚,古人認為名士的稱揚可提升聲望。
此詩為作者與王柳村(徵君)拜訪阮元(蕓臺,時任制軍)時所作。二人與阮元宴談終日,并贈“鸞鳳一門才盡美,芝蘭千載姓猶馨”聯,蒙阮元贊賞,作者因此賦詩志感。阮元為清代著名學者、官員,詩中體現了文人交游中對才德之士提攜寒門的感激之情。
詩以烏衣巷的變遷起興,感嘆世家衰落;以蘭芝喻才俊處境,轉而贊頌阮元的才德與對寒門的提攜,情感真摯。語言含蓄典雅,用典自然,是清代文人交游詩的典型之作。
兩河精騎向襄陽,全蜀材臣出鳳翔。天下風云爭會合,江東子弟謾搶攘。
人皆厭亂思平世,誰不將歸說故鄉。我有先塋依古井,十年不奠一壺漿。
官軍聞說下揚州,夢里扶搖賦遠游。天運未容人力勝,民心須順物情求。
遭逢喪亂生何補,見得升平死即休。沽取一壺花下酌,弟兄兒女笑相酬。
即心即佛無蹊徑,
非佛非心有變通。
直下兩頭俱透脫,
新羅不在海門東。
薄暮滄江上,孤霞帶日紅。
漁燈明遠近,樹色隱菁蔥。
月向昆侖轉,春生碧海空。
永懷愁不寐,云外度哀鴻。
錢唐知欲渡,何日過姑蘇。
揖客裘偏短,尋僧艇亦孤。
江梅居士宅,煙草女兒湖。
秋晚能來否,松醪待爾酤。
邑居欲盡溪山好,不作層樓無奈何。
巖谷滿前收蠟屐,漪漣極目卷漁蓑。
安心已得安身法,樂土偏令樂事多。
千里筠陽猶靜治,還家一笑定無他。
胥母門邊,暴雨奔渾,盤渦撞舂。見后潮文種,銀袍鞺鞳,前山鄧尉,黛髻迷濛。我豈茶商,得非估舶,詎少家園半畝宮。因何事,唱江樓啰唝,愁水愁風。
須臾窈窕沖融。又浪靜波恬漾遠空。正淫龍歇舞,天連島外,渴烏乍躍,日在禺中。了了層青,迢迢一碧,依舊殘汀野廟紅。吾長笑,笑向來作劇,多事天公。
樓影秋江白,苔碑臥夕陽。
水昏沙暮起,一一雁南翔。
滿城簫鼓沸春風,爆竹聲喧鳳蠟融。三十萬家齊上彩,一時燈影照天紅。
家家同結過街棚,夾路花燈列火城。來往香車渾似晝,不知身在月中行。
出處如公亦甚都,
不攜西子不思鱸。
三高異日當為四,
不見方嚴與范俱。
鹿去臺空屋數椽,置身猶在閬風巔。
孤筇暝踏煙中路,萬壑春藏洞里天。
亂后諸生虛講席,門前流水隔塵緣。
低徊朱陸論心地,忍使薪窮火不傳。
一彈雖細微,足破五臣膽。
蠢爾小朝廷,豈不曰勇敢。
佳句近參風雅,
微詞間發離騷。
竊欲比君庾信,
莫年詩賦尤高。
并州愁作客,況復渡桑乾。
去國幾千里,登山十八盤。
兵戈今未息,道路古來難。
落落悲雙鬢,迢迢愧一官。
鄉書過塞少,節序向花殘。
海上園廬在,歸歟賦考槃。
玉窗珠閣。霧鎖煙籠漠漠。曉妝遲。
遮雨檀心小,偎人星靨微。
黃鴛沿水浴,錦雉啄花飛。
多少傷春意,侍兒知。
維舟崖寺試追攀,
卻說飛來自皖山。
鄉國十年歸未得,
暫留此地算生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