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何太史啟范冊封楚襄二府
翩翩玉節擁前驅,人識西來舊棄繻。
岳色中原標二室,賦才左氏冠三都。
行經江漢聽鴻度,謁入閭門下馬趨。
莫向周南留滯久,登封還欲借名儒。
翩翩玉節擁前驅,人識西來舊棄繻。
岳色中原標二室,賦才左氏冠三都。
行經江漢聽鴻度,謁入閭門下馬趨。
莫向周南留滯久,登封還欲借名儒。
您手持玉節風度翩翩,有侍從在前面簇擁,人們都知道您就是當年西入函谷關棄繻的英杰。中原的山岳景色以嵩山的太室、少室二山最為顯著,您的文才如同左思一樣能冠絕三都。您一路經過江漢,能聽到鴻雁飛過的聲音,到了府邸拜見時恭敬地下馬快步前行。不要在周南長久停留,天子登封泰山還想借重您這樣的名儒呢。
玉節:古代天子、王侯的使者持有的信物,這里指使者所拿的符節。
棄繻:指年少立大志。《漢書·終軍傳》記載,終軍入關時,關吏給繻(古時用帛制成的出入關卡的憑證),終軍說‘大丈夫西游,終不復傳還’,棄繻而去。
二室:指嵩山的太室、少室二山。
左氏冠三都:左氏指左思,他作《三都賦》,名動一時,這里夸贊何太史才華出眾。
周南:地名,在今河南洛陽以東。
登封:指帝王登泰山封禪。
此詩是詩人為何太史啟范去冊封楚襄二府送行而作。在古代,冊封是重要的政治活動,使者身負重任。詩人可能與何太史關系較好,借此表達對他的贊美和期待。
這首詩主旨是送別何太史并表達期望。特點是用典貼切,展現何太史才華與使命。在文學上體現了送別詩借景抒情、用典表意的傳統,表達了對友人的美好祝愿。
四海春風共一家,韶光先到上林花。星橋曲曲通銀漢,火樹叢叢結彩霞。佳氣煖浮雙鳳闕,瑞煙晴護六龍車。繁華不作楊州夢,一曲升平月未斜。
豈有芙蓉得久妍,秦嘉針藥累三年。三年詞賦無多作,樂府惟歌婦病篇。
古剎懸青嶂,香臺俯白波。十年曾覽勝,今日更經過。僧愛參禪寂,人如遠別何。掛帆從此去,山色晚嵯峨。
千山過雨春寒薄,梅花吹落秋楓閣。半仙來往幾多時,相思樹底鸕鶿勺。翠微村遠云容薄,肩輿渺渺孤山閣。山翁打獵晚歸來,野味縱橫傾大勺。插秧兒女春衫薄,遠望官人齊手閣。芝山莫更往東行,潮水漲溪妨午勺。自嗤涉世才疏薄,盤城有樣雄投閣。未老蒙恩歸去來,綠竹紅蕖引清勺。
學詩渾似學參禪,語可安排意莫傳。會意即超聲律界,不須鍊石補青天。
行行不覺到斜陽,顧影頻驚爾許長。返照此身還此是,莫因外景便承當。
坐老蓬門久,飛來一卷詩。騷壇工潑墨,吏隱不嫌癡。別恨江淹賦,牢愁杜甫詞。回環欣雒誦,珍重比瑰奇。磊落蓄奇氣,狂吟劍佩摩。豪情抉云漢,壯志挽江河。不撫燕南筑,而為塞上歌。陽春原寡和,君子意如何。予亦悲歌者,開編見道心。珠璣真在握,笙磬羨同音。浩浩清兼濁,茫茫古與今。從知名下士,別自有胸襟。
廓然瑩徹周沙界,言語難詮無可解。別傳一句了非言,妙契圓通觀自在。
火鳳排箏柱。紅絲裊,茜霞低罥瓊樹。鴛睡初起,同心暗結,有誰偷妒。長生殿里香盟,各占取金釵半股。爇蕙火一氣雙煙,春寒暗減前度。綠章借取輕陰,檀心兩點,深捧仙露。平分絳蠟,交銜茜綬,最消魂處。盧家玳梁新燕,懶更倚梨云對語。便自今,翠翠紅紅,朝朝暮暮。
聳如樓閣,圍成簾箔,放眼全無寥廓。客心不耐十分涼,恰遮得秋陰漠漠。風聲牢落,雨聲滴沰,昨夜何曾睡著。小窗還有看殘書,幸卷了斜陽那角。
傳說江妃粉黛銷,長門終日雨蕭蕭。三郎畢竟多才思,尚有珍珠慰寂寥。
廷尉年來犴獄清,更憑藻鑒惠諸生。新奇往往多聞罷,樸魯區區亦竟成。已見規模通造化,會看勛業正鈞衡。先生小試澄清手,天下颙颙望太平。
徇物笑蠻觸,自守等毅豹。寸壤聞蚓吟,九萬觀鵬踔。孰知塵外士,戴目懶此校。營營彼誰子,磔猬計微效。
圣主南郊大祀還,宮中今夕壽慈顏。金蓮焰吐雙龍闕,火樹光騰萬歲山。馥馥異香飄仗外,遲遲清漏出花間。恩波何幸沾臣下,特許諸司半月閒。
彭聃俱未離乎死,況汝孩提未有知。自昔丈夫憐少子,即今王母惜孫兒。探環尚記曾游處,建鼓應無再見期。三紀七揮兒女淚,孰尸壽夭莽難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