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和殿參宴見荷蘭貢使亦與斯乃前牒所無也詩以識之
冀野星分近斗杓,皇王定鼎自唐堯。
長城萬里連滄海,金闕九重抗碧霄。
日下容光皆遍照,寰中寸地畢來朝。
西溟又有荷蘭國,六紀重來獻璧瑤。
冀野星分近斗杓,皇王定鼎自唐堯。
長城萬里連滄海,金闕九重抗碧霄。
日下容光皆遍照,寰中寸地畢來朝。
西溟又有荷蘭國,六紀重來獻璧瑤。
冀州地域的星象分野靠近斗杓,帝王定都之地自唐堯時代就已確定。萬里長城連接著滄海,宏偉的宮殿高聳入云霄。天子的光輝普照天下,四海之內的每寸土地都來朝拜。西邊大海又有荷蘭國,時隔六十年再次前來獻上美玉珍寶。
冀野:冀州的地域。星分:星象的分野。斗杓:指北斗七星的柄。
定鼎:傳說夏禹鑄九鼎以象九州,歷商至周,都作為傳國重器置于國都,后稱定都為定鼎。唐堯:傳說中的上古帝王。
金闕:指宮殿。九重:極言其深遠。抗:高聳。
日下:指天子所在之地。容光:指小縫隙,這里指天子的光輝。
寰中:指天下。
西溟:西邊的大海。
六紀:六十年。璧瑤:美玉。
此詩應創作于清朝時期,當時國家處于相對穩定繁榮的階段,對外交流也有一定發展。荷蘭派遣貢使前來,這一事件體現了清朝在國際上的影響力,皇帝在保和殿參宴時見到此場景,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在于宣揚國家的強盛和四方來朝的盛世景象。其特點是氣勢宏大,語言莊重。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,但反映了當時的政治、外交情況。
四山有雪未全融,蓓蕾梢頭茁小紅。也欲索花同一笑,蒼顏羞澀見春風。皎如玉雪不容緇,乞我寒香苦索詩。輸與西湖閒處士,解吟籬落忽橫枝。故園疏竹蔽柴關,手植孤根在竹間。別后疏枝無恙否,寂寥風月冷溪山。
居延山下馬成群,伎樂聲高夜入云。初志消磨如衛律,殷勤置酒教蘇君。屬國難酬白發郎,延平誰與吊沙場。隴西使者如云出,卻要迎歸右校王。
知交并世幾忘形,地角天涯劫后星。出處未妨殊隱顯,文章終不怨飄零。沉沉劍氣吳江冷,淼淼波光楚岫青。檢點秋風勤護惜,女媭千里寄叮嚀。
小白市,太白峰,二十里松居其中。一徑陰陰翠羽蓋,半空矗矗蒼髯龍。太白之峰分九隴,壯哉千古之佛宮。香云不動梵唄合,樓閣倒影清池空。左庵昔年此說法,山谷荅響撞鉅鐘。只今九重城里住,夢魂夜夜鄞江東。錢塘有客曰王蒙,為君寫此千萬松。座間慘慘起陰霧,屋底??生清風。何來禪子松下度,長衫大笠攜一筇。亦有騶從三四公,青林路口衣裳紅。我初展卷欲大叫,海上涌出高巃嵷。云端縹緲下玉童,有路似與天相通。自憐平生不一到,吁嗟老矣將焉從。還君此圖袖手坐,有目只送南飛鴻。
久司財賦駐平城,經理才高綽有聲。足食幾年增士氣,銷兵隨處務農耕。花迎紅錦添歸興,酒盡青山動別情。明向肜廷奏邊計,喬遷應荷圣恩榮。
曾將一葦渡瀛洲,信腳中原萬里游。日出扶桑極東處,云歸滇海最西頭。經留髹幾香猶灺,棋斂紋楸子未收。老我飄蓬江漢上,幾回中夜惜湯休。
田園聊足樂,之子勿多求。父老世相識,母妻無隱憂。書藏經句讀,稻熟便耘收。未必全藜藿,前溪任釣舟。
深山曲路見桃花,馬上匆匆日欲斜。可奈玉鞭留不住,又銜春恨到天涯。
皓齒舞霓裳,飄飄翠?長。何郎初傅粉,荀令乍薰香。玉蕊休誇白,金沙敢并芳。可憐蜂與蝶,早晚引風狂。
官卑長少事,縣僻又無城。未曉沖寒起,迎春忍病行。樹枝風掉軟,菜甲土浮輕。好個林間鵲,今朝足喜聲。
伏隨三千世界誠虔乞,人天一切有情常照拂。傾心十二愿王大教主,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!
長安城中十日雨,馬首不見纖塵飛。群峰遠想湖上碧,一鶴獨向秋前歸。青云緩步更自穩,寶劍頻拭還增輝。江頭今夕誰共語,船窗落月明絺衣。
道白非真白,言紅不苦紅。請君紅白外,別眼看天工。
君不見今將官,徒知學公攜妓游東山。一朝傳聞賊至關,匹馬遠竄不復還。又不見桓司馬、秦苻堅,叛逆之氣凌云煙。惟公胸中兵甲全,成功談笑神怡然。嗟哉!方今群盜等螻蟻,之子見公應愧死。
漠漠野田新水生,花枝一笑欲傾城。孤村曲塢皆春色,信有東風不世情。幽鳥共歌春意好,閒花巧笑客愁多。酒徒詩社俱疏隔,如此東郊景物何。閉戶不知春色佳,柳梢欲暗可藏鴉。鴨頭新綠齊腰水,女頰輕紅刺眼花。道上東風掠面輕,一犁雨足得新晴。草頭蛺蝶自由舞,林下鶌鸼相對鳴。孤煙近見數椽屋,急水時行獨木橋。入眼異鄉風景別,脩眉一抹暮山遙。快馬骎骎穿野徑,春風處處見山花。不須舉首看回雁,家在南頭天一涯。云昏山色收圖畫,雨過泉聲雜管弦。馬上得晴春滿眼,好花迎客亦嫣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