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舟西湖
一片湖光瀲滟開,峰巒三面送青來。
輕舟棹去波添影,曲岸移時路卻回。
春色初搖堤上柳,惠風正發寺邊梅。
此行不是探名勝,欲使陽和遍九垓。
一片湖光瀲滟開,峰巒三面送青來。
輕舟棹去波添影,曲岸移時路卻回。
春色初搖堤上柳,惠風正發寺邊梅。
此行不是探名勝,欲使陽和遍九垓。
西湖湖面波光粼粼,一片開闊的景象,三面的山巒仿佛將青色的翠色送了過來。輕輕劃動小船前行,水波增添了船的影子,沿著曲折的湖岸前行,走著走著路卻又繞了回來。春天的氣息剛剛在堤岸邊的柳樹上搖曳,柔和的春風正好催開了寺廟旁的梅花。這一次出行不是為了探尋名勝古跡,而是希望能讓溫暖的春光布滿整個大地。
瀲滟:形容水波蕩漾、波光閃動的樣子。
棹:劃船的工具,這里作動詞,劃(船)。
惠風:柔和的風。
陽和:指春天的暖氣,也可引申為和暖的春光。
九垓:指九州,泛指全國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中可以推測,詩人在一個春日游覽西湖,看到西湖的美景,聯想到溫暖的春光應惠及天下,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,詩人心懷美好愿景。
這首詩主旨明確,前六句描繪西湖春日美景,后兩句點明此行目的,抒發心懷天下的情懷。其特點是景中含情,情景交融。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,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廣闊的胸懷。
拳石泓泉媚淺沙,孤根蟠窟養清華。細看六出瑤英小,薝卜分明是雪花。
牧童牛背柳風斜,短笛吹紅幾樹花。白石山翁好弟子,善從詩境畫農家。
丱歲橫經慕易堂。壯年湖海苦奔忙。睡醒昆侖身老矣。剛喜。背飛遼鶴落仙鄉。亡國大夫猶吏隱。誰信。此心皓皓暴秋陽。一片翠微干凈地。堪寄。從今無夢到巖廊。
今歲春來我亦來,折花猶未見花開。新春況有四十日,莫怪幽人空手回。
推窗默對秦皇島,碧海青天白浪花。潮去潮來人不老,昂頭闊步作詩家。
銅棺之南山復山,捫蘿絕壁蘚苔斑。只今何處可容足,乞我石房云一間。
水閣開窗景不偏,斷橋堤柳盡橫前。平生到處居人后,已有貂珰泊畫船。
薤菜簽幐,豆花籬落。嫩涼山枕新眠覺。明河案戶曉星沈,綺疏生白凝虛幕。風露留支,山梁飲啄。閒庭永日堪羅雀。滄洲畫稿半叢殘,臥游一卷塵生閣。
愧為湖外客,看此戎馬亂。中夜混黎氓,脫身亦奔竄。平生方寸心,反掌帳下難。嗚呼殺賢良,不叱白刃散。吾非丈夫特,沒齒埋冰炭。恥以風病辭,胡然泊湘岸。入舟雖苦熱,垢膩可溉灌。痛彼道邊人,形骸改昏旦。中丞連帥職,封內權得按。身當問罪先,縣實諸侯半。士卒既輯睦,啟行促精悍。似聞上游兵,稍逼長沙館。鄰好彼克修,天機自明斷。南圖卷云水,北拱戴霄漢。美名光史臣,長策何壯觀。驅馳數公子,咸愿同伐叛。聲節衰有馀,夫何激衰懦。偏裨表三上,鹵莽同一貫。始謀誰其間,回首增憤惋。宗英李端公,守職甚昭煥。變通迫脅地,謀畫焉得算。王室不肯微,兇徒略無憚。此流須卒斬,神器資強干。扣寂豁煩襟,皇天照嗟嘆。
友誼花開春滿城,高歌攜手賞紅櫻。深情何忍匆匆別,再唱《東京與北京》。
籠叢舊愛溪邊樹,路轉清風盡日陰。窗下不生分別相,石盆秋水養蕉林。
燕月黯,楚云長。練秋光。歌捉搦,舞伊涼。縆湘弦,捐漢佩,醉千場。星怒角,斗垂芒。夢飛揚。哀野哭,攪剛腸。中賢人,辭酷吏,臥江鄉。
長安牡丹五月開,風送天香入舞臺。文藝東方光萬丈,劇團良友盡英才。
愛竹君家有子猷,黃花君復向人求。不妨官事兼幽事,應笑儂歸兩過秋。
蛩語澀,雁聲長。惜流光。尋舊夢,賀新涼。偃龍須,邀麝月,散歡場。燈墜豆,睫生芒。倦清揚。收鳳紙,費鸞腸。蝶蘧蘧,風習習,是何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