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
山河一望仲秋前,楓葉初黃水半川。
路上行人不歸去,北風吹爾過殘年。
木犀未發奈蓮空,小女來方剪綵工。
不信衰榮是天道,覓花無處怨西風。
山河一望仲秋前,楓葉初黃水半川。
路上行人不歸去,北風吹爾過殘年。
木犀未發奈蓮空,小女來方剪綵工。
不信衰榮是天道,覓花無處怨西風。
在仲秋之前眺望山河,楓葉剛開始變黃,河水只淹沒了半個河川。路上的行人還不回家,北風吹著你挨過這殘年。桂花還未開放,蓮花已然凋零,小女兒剛來學裁剪彩紙的手藝。不相信興衰榮枯是自然規律,尋花卻無處可尋,只能埋怨西風。
仲秋:秋季的第二個月,即農歷八月。
木犀:即桂花。
剪綵工:裁剪彩紙的手藝。
衰榮:興衰榮枯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從詩中描繪的仲秋景象及情感來看,可能創作于詩人在秋季看到自然變化,聯想到人生境遇之時,內心有所感慨而作。
這首詩主旨是借秋日之景感慨自然興衰和時光流逝。其特點是借景抒情,情感細膩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情感表達。
亭亭水上蕖,皎皎沼中藕。花落子亦成,色衰心不朽。中藏千萬緒,處污恒自守。不學楊白花,隨風入窗牖。
無事互相倚,孰能察其微。群賢溢天階,獨子偃巖扉。雖云缺華綬,自顧有斑衣。人生各異立,志者當庶幾。江山入秋氣,草木凋芳菲。蒼然貞松質,歲晚有馀輝。
神惟顯思,不言而令。玉帛之禮,敢陳莊敬。奉如弗勝,薦如受命。交于神明,愨于言行。
漏殘休更問銅壺,自視平生分已踰。每嘆奔馳非得計,只知靜退是良圖。耽詩況味今雖在,愛酒情懷近已無。詔比二疏吾豈敢,或言出處亦相符。天資灑落更瑰奇,何患諸公不己知。運蹇尚須資汲引,時來寧復藉維持。家聲況是鈞公裔,文采還高幼婦碑。大器成時須在晚,如君方壯未為遲。
誰向艱危問死生,厓門忠義即燕京。春風吹起祠前浪,直為三仁灑恨聲。
睡馀拋倦枕。憶篆鼎香銷,起來慵整。晴光破清冷。正柳黃梅淡,染金勻粉。茶甌雋永。試經行、桐花舊井。記前回、未綠鷗波,近日燕芹青盡。因省。春風如舊,人面何歸,對時傷景。樓高望迥。潮有信,雁無準。任相如多病,沈郎全瘦,都沒音塵寄問。便做無、阿鵲頻頻,可能睡穩。
六七十里不為遠,百書不如一會面。之子相期十日間,要與梅花并相見。
西上愁洄溯,扁舟入瘴云。山從三峽合,水向二江分。蕉葉村村映,柑花處處薰。夕陽煙翠里,笳鼓起蠻軍。
枯腸痛飲如犀首,奇骨當封似虎頭。嘗笑廟謀空食肉,何如天隱且糟丘。書生幸免翻盆惱,老婢仍無觸鼎憂。只向北門長臥護,也應消得醉鄉侯。
謝臺既寂寞,猿洞亦荒涼。獨有前朝樹,秋風蘿薜香。
悔將名姓掛詞場,老去傳經意轉忙。歲事慣從行色盡,宵征偏覺畏途長。春前響急知溪畔,雨外燈微識建陽。潦倒若為持自解,武夷山好荔枝香。
春煙染綠漸盈條,鶯語花容次第嬌。客里風塵淹日月,天涯書札問漁樵。一官自笑頭顱改,雙闕長懸道路遙。十八年來虛夢想,還如漢節未歸朝。
舊游成夢寐,先輩獨馀君。底事何勞問,天心未忍聞。道情思就正,儒術笑從軍。別緒知何似,松窗落葉紛。
秋光如許,雁字排空去。十二闌干凝眺處,簾卷西山暮雨。白沙翠竹柴門,落霞孤鶩江村。況是亭皋葉下,蕭蕭最愴吟魂。
那天雨軟。看你時撐花傘。你嫣然。微笑霏霏里,晴明一片天。再探明媚處,還是那株蘭。只是三分瘦,七分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