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寶蓋山深原寺
凈地來何晚,春風事幾慵。
落花深一寺,流水住孤松。
岸斷山光綠,墻回月色濃。
天津橋上老,豈識此龍鐘。
凈地來何晚,春風事幾慵。
落花深一寺,流水住孤松。
岸斷山光綠,墻回月色濃。
天津橋上老,豈識此龍鐘。
這么清凈的地方我怎么來得這么晚,春風中我諸事都顯得慵懶。落花鋪滿了整座寺廟,流水環繞著孤獨的松樹。河岸到盡頭,山光愈發翠綠,圍墻回轉處,月色格外濃重。像天津橋上的那些老人,怎會懂得我此時這般老態龍鐘的心境。
凈地:清凈之地,指寶蓋山深原寺。
慵:慵懶。
天津橋:在今河南洛陽西南,是當時的游覽勝地。
龍鐘:形容老態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,但從詩中可以推測,詩人可能是在游歷中偶然來到寶蓋山深原寺,被這里的清凈所吸引,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當時詩人或許已到暮年,對塵世有了更深的感悟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清凈之地的向往和超脫塵世的情懷。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,意境清幽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情感。
吳王消夏處,玉沼太湖通。萬古芙蓉發,西施在鏡中。白云迷故國,春草失離宮。一對鴛鴦鳥,時來戲碧空。
青蹊?窱絕塵氛,一派鈞天下界聞。龍去不收千日雨,鶴來還動滿蹊云。山瓢祗獻長生酒,石室應藏內景文。歸去幔亭何日到,緘書先報武夷君。
近郭叢林邃,山環徑轉微。溪光分石發,厓色亂苔衣。樹密云能度,風閑鳥便飛。短藜看未足,時傍夕陽歸。
愁來獨酌易成酡,耳熱逢人發浩歌。百草不芳吾老矣,半生如夢奈春何。長天杳杳看西日,遠水悠悠嘆逝波。留滯無成空自笑,十年生計付漁蓑。
仗劍渡江王猛身,歸來又共坐青裀。平原自有三千客,門下聊同十九人。曾許鳳雛應不忝,由來龍性本難馴。久知世事只如此,且借清樽一洗塵。
壓糟玉面天涯見,琢雪庖霜照眼明。投箸羞顏如甲厚,南山白額正橫行。物生甚美世所忌,吹息雪中成禍胎。湯帆卯杯頻下箸,江南歸夢打圍來。
風來石上松,僧坐松下石。洗缽將煮茶,溪流漾晴碧。
落籜帶殘霜,新苞出舊房。淺深俱有得,遍界不曾藏。所貴無枝葉,何須較短長。此君知此意,相贈獨盈筐。
一盤消夜江南果。吃果看書只清坐。罪過梅花料理我。一年心事,半生牢落,盡向今宵過。此身本是山中個。才出山來便希差。手種青松應是大。縛茅深處,抱琴歸去,又是明年話。
貢賦通重譯,耕桑被九垓。欻驚氛膋滿,不謂歲時催。丞相興師出,綸音降使開。紫泥封五采,黃道繞三臺。燁燁宣光業,桓桓李郭才。陣云連朔野,廟略定風埃。香糯江南餉,葡萄壟右醅。馬群金匼匝,毳帳雪毰毸。劍動彭城潰,珠還甓社來。長驅危破竹,密令疾銜枚。王者征無戰,群雄勢欲摧。忽聞君命召,竟勒將旗回。中夏捐雞肋,清朝隱鴆媒。義聲從此逝,銳氣一時灰。天迥威弧弛,城孤畫角哀。火狐翻嘯聚,海鱷復喧豗。款附真遺患,除封實戲孩。民情猶耿測,天討尚徘徊。憂憤飛神爽,瘡痍映淚腮。袞衣徒倚注,肉食自輿佁。河漢明如洗,昆侖豈易頹。孰矜黃鵠志,羞上野鷹臺。微效寧無念,篇詩信漫裁。霜晴野空闊,獨立望蓬萊。
太守詩來老衲收,清風長滿聽松樓。為山坐雨誰三日,嗟我懷人又一秋。對酒且須諸客賦,省耕還及早春游。最憐多稼亭前月,夜夜光明照遠洲。
鬧處身宜及早抽,山林遲我掛冠游。不須花里尋腰帶,且向田間置幞頭。
曉色微茫絕壑暝。江煙如夢水風清。遙峰無復老猿鳴。一葉浮波如沙鳥,半殘秋月臥山亭。山泉響盡古今情。
泥滑滑,泥滑滑。前人摧辀,后人脂轄。問君胡為乎泥中,高材捷足欲追風。世間無術可縮地,安得無脛走千里。我今裹足不出門,門前莫問濕與乾。
于我乎,夏屋渠渠。今也每食無馀。于嗟乎,不承權輿。于我乎,每食四簋。今也每食不飽。于嗟乎,不承權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