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
養拙林泉久避人,
西門斜日鳥啼春。
東君亂撒榆錢下,
散與貧家不算緡。
養拙林泉久避人,
西門斜日鳥啼春。
東君亂撒榆錢下,
散與貧家不算緡。
長久以來隱居山林,避開世人。西門外夕陽西下,鳥兒啼鳴,暮春之景盡顯。春神隨意地撒下榆莢,就好像施舍給窮人錢財,卻不計較數量。
養拙:指隱居不仕,自謙缺乏才能,只可守拙。
東君:司春之神。
榆錢:即榆莢,形狀似錢而小,色白成串,因形似銅錢而得名。
緡:成串的銅錢,一千文為一緡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,但從詩中“養拙林泉久避人”可推測,詩人處于隱居狀態,在暮春時節看到自然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當時可能社會環境較為平靜,詩人遠離塵世,在山林中享受寧靜生活。
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暮春之景,抒發隱居情懷并關懷貧家。其特點是語言自然,意境閑適。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,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人文關懷。
波如竹色酒如波,勸客仍傾翡翠螺。縱醉欲拋拋不得,教人無柰憶時何。
五月下潞河,輕帆渡淮水。如何莼鱸思,不待秋風起。勸君一杯酒,聊以永今夕。明日見云停,天涯望行跡。折柳聽啼鶯,鶯聲坐來歇。酒罷慘無歡,孤舟向天末。君來何太遲,君歸何太早。祇恐再見君,容易各衰老。相如慣消渴,常此乞閒身。好攜金掌露,歸醉玉山春。解驂日已暮,歸舟夜半昏。舟中聞吳語,疑是到閶門。豈不欲留君,留君君不住。翻羨檣上烏,日得逐君去。君真無掛礙,我自愧塵俗。誓將結芒鞋,從君踏盤谷。
耐久相看是此君,眼前才有便無塵。盡多轉好延留客,雖少猶能爽快人。清影疏疏垂地面,高標直直上云津。忍饑食肉俱休學,一擊從今認所真。
諭之恩信,滌汝煩苦。簡節疏目,咸得理所。
寂寂綠巖畔,相期無數人。不知康樂后,池草幾回春。
漾水迢迢遠空,當樓歷歷遙峰。高捲湘簾獨坐,煙中幾朵芙蓉。煙楚蒼茫際曉,霜空浩蕩凝秋。何限江山遠意,披襟獨倚層樓。
策馬暫尋原上路,落花芳草尚依然。家亡國破一場夢,惆悵又逢寒食天。
冉冉奔駒度隙光,靜中閱盡幾炎涼。閑收芳草春前碧,細拾殘荷雨后香。何用偷桃稱曼倩,不須砍桂話吳剛。忘情便識尊生指,無復牢騷減徜徉。
猛雨斷哀雁,離離不成行。寒云蔽關塞,落月暗瀟湘。樓中鼓角飛秋霜,仰看孤影空彷徨。拈針繡作孤鴛鴦,為寄遠游都下郎。燈寒指冷夜寂寂,獨抱瑤琴為君泣。
休論身外千端事,且醉花前一榻風。舉盞但能邀皓月,隔籬何必喚鄰翁。
夕陽盡入笛聲中,兩岸樵漁一水通。楊柳已疏楓漸落,黃花渾未識秋風。
夜靜柝聲殘,冷透一衾如鐵。高臥別饒滋味,喜江天風雪。明朝歸去擁妻孥,正度歲時節。因念別離千里,望鸰原情切。
數罟時罩罩,輕舠任飄飄。不投五十犗,安得載山鰲。
東風吹日半晴陰,不覺船窗水氣侵。三里人家春淡淡,一江煙樹晚沉沉。
剪月為心,揉云做夢,也難明白。在水何方,離程第三驛。蕭娘去后,閑了者、搖歌桃楫。吹笛。疏影杏花,算如今誰識。長宵靜極。追惜當時,余懷已非昔。盈盈一段舊跡。在天北。總被桂風吹起,卻是那回殘憶。問隔年還記,初四月兒眉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