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張秦二僚長扈駕謁陵
驂驔寶馬去如飛,法從承恩此際稀。
九府賜金陵下食,尚方裁錦輦前緋。
衣冠原廟瞻朱綴,日月橋山擁翠旂。
扈蹕遙知多喜色,汾陰歌吹御船歸。
驂驔寶馬去如飛,法從承恩此際稀。
九府賜金陵下食,尚方裁錦輦前緋。
衣冠原廟瞻朱綴,日月橋山擁翠旂。
扈蹕遙知多喜色,汾陰歌吹御船歸。
駕馭著駿逸的寶馬疾馳如飛,隨行的儀仗此時蒙受的恩寵十分難得。九府官員奉賜金陵的珍饈,尚方官署裁制輦前的緋色錦服。在原廟中瞻仰帝王衣冠上的朱飾,橋山陵前日月同輝,簇擁著翠色旗幡。料想隨侍圣駕的眾人滿是欣喜,如同汾陰祭祀般,御船在歌吹聲中歸來。
驂驔(cān diàn):馬行迅速的樣子。
法從:皇帝的儀仗隨從。
九府:周代掌管財幣的九種官署,此處指掌管皇家財物的官員。
尚方:官署名,掌管制造供應帝王所用器物。
原廟:在正廟之外另立的宗廟,此處指皇帝祖先的宗廟。
橋山:傳說中黃帝葬地,代指帝王陵墓。
扈蹕(hù bì):隨侍皇帝出行,護駕。
汾陰:漢代曾在汾陰(今山西萬榮)祭祀后土,此處借指皇家祭祀盛典。
此詩為明代詩人送別張、秦兩位同僚隨皇帝前往陵墓祭祀時所作。明代帝王謁陵是重要禮儀活動,詩中反映了當時扈駕隊伍的規格、皇家恩賞及祭祀典禮的盛況,暗含對同僚受重用的稱羨。
全詩緊扣“扈駕謁陵”主題,通過對儀仗、恩賞、祭祀等場景的描繪,展現皇家威儀與典禮盛況,既表達對同僚的祝賀,也側面反映明代宮廷禮儀的嚴謹,語言工整,風格雍容。
地祀泰折,歌同我將。黝牲純潔,絲竹發揚。博厚而久,含洪以光。扶持宗社,曰篤不忘。
宜月宜風還宜雪,煙雨冥濛景更宜。說與客來休剝啄,先生長是倚闌時。
鳴禽斷殘夢,寒衾有馀溫。褰帷覽東窗,朝陽汎晴暾。晨興不知倦,攝衣步南軒。碧瓦無寒霜,芳露浥蘭蓀。東風苦未競,愁見陰云屯。登高遠四望,極目際郊原。
白鷺悠悠去不還,渚云汀草一生閑。暮年不入西州路,空倚梅花說住山。
郡府猿聲外,旌旗鳥道邊。樓高出楚塞,煙霽識巴船。襦褲嗟來暮,簪紳惜外遷。皇仁矜遠俗,非謂意疏賢。
墨云擁高山,頃刻風雨至。劃然海潮聲,草木爭偃地。曠野少人行,山僧獨歸寺。衲衣盡沾濕,敲戶何急事。倉皇前村民,乘屋一何亟。一婢已抱甕,一婦更持器。重茅惜被卷,破屋家所寄。戴笠者漁郎,理網屈雙臂。老翁若望家,擔物終不棄。陸走尚甚危,水行可無畏?前溪風雨惡,篙折水流駛。行者當早歸,居者不豫備。北苑為此圖,黃鶴師其意。想見晚來晴,云凈山橫翠。始信霎時間,真宰特相戲。
初更渡荊門,觸眼舟楫亂。堤吏時一呼,舉篙類魚貫。野雞悄無聲,行子空扼腕。綠樹煙靄沉,清波月光爛。分涼短衣披,習靜單幘岸。畸愁本難袪,美景聊此玩。荒荒東原平,泯泯魯濟斷。歲儉菅蒯繁,時康萑苻散。秋槎別星河,曉夢窺日觀。懸知平生奇,歷覽天下半。長衢紅塵腥,古調白石粲。徒聚幾州鐵,肯餐三斗炭。人生空自憐,歲序忽已換。出門更呼車,春淺冰未泮。
白水十丈瀑,吳塘千頃波。
濁醪初熟薦霜螯,不擬寒山不廣騷。清曉豆花籬下立,竹梢獨與月爭高。
玉樓金殿曉云中,欲識天顏在碧穹。輸與路旁三省吏,滿衣清露出深宮。
文章微婉氣清遒,議論精通學贍優。方見璠玙為國器,忽經蘭菊隕霜秋。夢中應講陰堂奧,天上須刊白玉樓。聞道遺編已成帙,何人列上載蓬丘。
籬落數家村,藤蘿掛夕曛。兒童驚鼓吹,喧笑入柴門。
憲節新持下玉宸,函關西去息征塵。輶軒盡壓三秦吏,斧鉞先驅二華神。紫塞風云回夕望,黃河雨雪避朝巡。青油幕靜含杯處,能憶天南授簡人。
卜祝偷將玉佛看,竊嫌佛比玉人胖。付簽應是心懷妒,偏說姻緣美滿難。
展牲登俎,簫韶在庭。羞陳五室,意徹三靈。匪物斯享,惟誠則馨。永作祭主,神其億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