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門次林緝熙韻
與君傾蓋定前言,來往青山十五年。老我自知難用世,勞君相送過貪泉。清言晚對江邊寺,離思秋生鳥外天。留取西華一樽酒,春風還擬上江船。
孤舟昔系飛來寺,白首重來十四秋。君看秋風吹彩鹢,何如老子坐青牛。留情世事終何補,得意云山亦易休。見說夔龍滿朝著,九重應許放巢由。
與君傾蓋定前言,來往青山十五年。老我自知難用世,勞君相送過貪泉。清言晚對江邊寺,離思秋生鳥外天。留取西華一樽酒,春風還擬上江船。
孤舟昔系飛來寺,白首重來十四秋。君看秋風吹彩鹢,何如老子坐青牛。留情世事終何補,得意云山亦易休。見說夔龍滿朝著,九重應許放巢由。
與您初次相遇便定下舊約,十五年來在青山間往返相交。我已年老自知難以再濟世,煩勞您送我過這貪泉之遙。傍晚在江邊古寺清談敘舊,秋日離思漫過飛鳥外云霄。暫且留下西華那杯醇酒,待春風起時再共上江船。當年孤舟曾系在飛來寺前,如今白發重訪已過十四秋。您看秋風吹動彩飾的畫船,哪如我安坐青牛自在閑游。留戀世事終究于事無補,寄情山水之趣也容易消休。聽說朝中已滿是賢能之臣,帝王應會允許我歸隱林丘。
傾蓋:指途中相遇,車蓋相交,比喻初次相見。
貪泉:傳說廣州有貪泉,飲者會起貪心,此處反用其意,表清廉自守。
彩鹢(yì):古代船首畫鹢鳥以壓水神,代指裝飾華美的船。
青牛:典出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,代指隱逸生活。
夔(kuí)龍:堯舜時賢臣夔和龍,代指朝中賢能。
巢由:巢父、許由,上古隱士,代指隱逸者。
此詩為作者與友人林緝熙石門送別時的唱和之作。結合‘老我’‘白首’等語,當創作于晚年。此時作者或已看淡仕途,故詩中多隱逸之思,反映其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及與友人深厚的情誼。
全詩以送別為線索,串聯友情、世事與隱逸之念,既見故人交誼之深,亦顯作者淡泊灑脫的人生態度。用典自然,情感真摯,是酬唱詩中兼具情致與哲思的佳作。
大化差不齊,人事固多繆。紛紛騁牙角,日夜齧且斗。所以椅桐中,徘徊束孤咮。人情隨盛衰,世途迭起仆。天命有定分,氣數安能囿。去去息吾駕,西山老危岫。
眾植惟推杞梓尊,鄧林翹楚已無存。誰家一樹花浮雪,猶喜刺桐花有孫。
五斗不爾競,一區聊自營。閒看探花信,靜坐聽松聲。約客酒初熟,訪僧詩漫成。有時過閭里,往往競邀迎。
看盡庵前手種松,草堂聊復少從容。令人卻憶騎驢老,悔不終身作臥龍。
素心舊侶難為別。凄咽長亭笛。當年好景盡蹉跎。便是驪駒小駐待如何。涼秋連日風兼霧。生怕行程誤。此身輸與海天帆。猶得送君清影到江南。
倚樓怨別,甚送暝關河,去鴻都杳。暮寒更峭。怕吳霜短鬢,冷笳催老。悶掩空尊,歲事鐙前換了。亂云繞。便重折瘦梅,還為春惱。幽徑渾懶掃。記舊盞花陰,暗迷啼鳥。魫窗怨曉。算孀娥解意,旅愁分照。淚入冰天,涴卻秋蛇凍草。夢醒早渺。蓬山甚時重到。
我登三相臺,南望雙巽峰,俯視下界如凌空。開元老樹可百丈,斷崖盡日呼顛風。甘郎攀果學猿掛,楊子枕石飛泉中。垂藤離地坐我穩,袒跣長嘯如乘龍。嗚呼昔人不再得,臺上土花幾秋色。前身不與后身期,白云豈識蘿衣客。安得近代顏輝來,畫我石上驚風雷。
一棹翛然一幅巾,汀鷗集處亦逡巡。功名正逐天機露,不似釣魚船上人。
今日端午謝街坊,時節因緣要舉揚。莫問腕頭纏百索,且將粽子吃沙糖。
窮源幾曲徑深長,隱隱野花時度香。喬木森森走虬鳳,稚松疊疊散牛羊。
秋懷一事無,暑盡晝涼初。竹戶靜長閉,藜床安有馀。逍遙化胡蝶,容易入華胥。天上多官府,神仙恐不如。
升元古寺寶靈珠,照影東西與眾殊。本為仁皇賁潛府,豈知今日鎮留都。
瞿曇未生世,摩詰果誰宗。問答了不語,不立文字工。開流蕩千古,一雌和群雄。揮斤紛萬變,動寂不離空。鏡壞光不滅,回轉如輪風。有能詰其跡,推入滉瀁中。以此連環入,合散常無窮。愚者誘罪福,高者超神通。孔孟久不作,誰能掃其蹤。
日暮天無風,岸巾夕陽中。回首發遐想,明月已升東。
石氣迎涼,葉聲送晚,尋詩孤倚巑岏。指蒼苔一徑,秋到柴關。含毫換了煙江稿,費閑情、商略梅鬟。千金見享,仇池縱換,肯餉詩仙。太息寶繪堂空,又紹興御賞,禁籞松間。怕丹青染淚,來雁聲寒。風流合付詞人手,認小楓紅似當年。拓義清晝。古愁喚起,一片殘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