瑤華 題陸蘋鄉“傳畫樓圖”
玉釵展處。小拓紅窗,正滿庭花雨。金題拂拭,還只怕、污了茗邊寒具。樓心慣讀,盡消受、一爐香炷。愛墨痕、烘遍生綃,也合碧紗珍護。
幾番丹席摩挲,抵百萬籯金,家計傳與。芝泥淡沁,看押角、小印模糊留取。奇書筍棗,和此帄、鑿檻同貯。漫愁它、妙繢通神,化作彩云飛去。
玉釵展處。小拓紅窗,正滿庭花雨。金題拂拭,還只怕、污了茗邊寒具。樓心慣讀,盡消受、一爐香炷。愛墨痕、烘遍生綃,也合碧紗珍護。
幾番丹席摩挲,抵百萬籯金,家計傳與。芝泥淡沁,看押角、小印模糊留取。奇書筍棗,和此帄、鑿檻同貯。漫愁它、妙繢通神,化作彩云飛去。
玉釵展開的地方,輕輕推開紅色小窗,正見滿庭落花飄雨。小心拂拭書畫上的題簽,只恐怕沾污了茶邊油膩的食物。樓中常讀書,盡享一爐香的氤氳。喜愛墨痕在生綃上暈染,應當用碧紗精心護持。多次在紅色席上摩挲,這藏品抵得上百萬錢財,作為家傳之物。印泥淡淡滲透,看押角處小印模糊留存。奇書與這畫軸,一同鑿檻珍藏。莫要愁它精妙通神的畫藝,會化作彩云飄去。
金題:指書畫上的泥金題簽,代指珍貴的題識。
寒具:古代一種油炸面食,此處代指油污之物,怕弄臟書畫。
生綃:未漂煮的絲織品,此處指畫紙或畫絹。
碧紗珍護:用碧紗籠罩保護,古代珍貴書畫常用此方式保存。
籯(yíng)金:竹籠裝的錢,代指巨額財富。
芝泥:古人用芝草汁調和的印泥,此處指蓋印的痕跡。
妙繢(huì):精妙的繪畫。
通神:形容技藝高超,如通神靈。
此詞為作者為友人陸蘋鄉的“傳畫樓圖”題詠而作。傳畫樓當為陸氏珍藏書畫之處,詞中通過對樓中書畫藏品的細致描繪,表達對藝術珍品的珍視與對友人雅趣的贊賞。具體創作時間及詳細背景未見明確文獻記載,推測為清代文人雅集題畫之作。
全詞圍繞“傳畫樓圖”展開,上片寫展畫賞景、護畫之謹,下片贊藏品價值、留存之重,以細膩筆觸展現書畫珍品的文化意義與主人的珍視之情,語言典雅,情感真摯,是題畫詞中刻畫文人雅藏的佳作。
碧湖風定水痕平,雪竹幽禽自好聲。我羨清源高隱士,干戈人世不知兵。
青年挾策覲重瞳,一命榮沾教泮宮。寧海已看端士習,定安還喜變夷風。清朝共擬升楊震,絳帳俄驚失馬融。紀行有銘垂不朽,知君瞑目九泉中。
山心知我好靈奇,幻景齊歸風雨時。始至相看猶偃蹇,稍深忘倦共迷離。此時坐對煙溪上,殊形詭意爭來向。崢嶸列岫假神工,突兀孤峰憑鬼匠。須臾影國變疑城,云收霧卷碧霄清。五夜微霜林外白,寒空曉日數峰生。奔湍稍定峰漸豁,水色山光同洗抹。倦眼初逢物象新,大鈞仍許陰陽割。割去天邊剩目形,眾山皆醉我獨醒。微吟漫倚扁篷立,筆落還搖萬點青。
松杉古佛廬,借地即安居。鳥影流閑幔,竹光搖素書。山寒人語寂,雨冷桂華疏。一悟三空意,榮名信是虛。
宿昔銀鞍狨覆韉,今騎秧馬墾荒田。學神仙者丹多壞,立事功人傳少全。誰管靈均初度日,都忘彌勒下生年。新皇早晚開宣室,定有英才對席前。暮年量減怯杯深,客餉村醪且淺斟。衰惰僅存已殘錦,清貧安得未揮金。朱弦有味馀三嘆,丹扆無階獻六箴。留取平生一筇竹,約公遍訪大叢林。
冬夏勤溫凊,晨昏潔膳羞。堂中人不老,庭下草忘憂。
石城雙水門,落日遠江介。春潮風雨飛,暮寒洲渚帶。流云蒼翠里,緒風簫鼓外。分披悟曾歷,合沓迷新屆。宿霧緬余丘,生洲隱遙派。地脈有虧成,物色故明昧。曲折神易傷,幽清境難會。江花莞流放,岸草凄行邁。不見林中人,自撫孤琴對。
蕭王宮殿古,高構軼浮埃。山遠人行少,江空潮自來。濕云沾野榻,飛鳥上經臺。自愧紅塵縛,無因共酒杯。
忽忽又逢長至日,此心寒似琯中灰。尋思一日老一日,得飲數杯還數杯。鵲知太歲改巢去,雨被北風吹雪來。醢兔羞鴽良不惡,馂馀聊遣凍顏開。
試問堂前石,來今幾十年?衰顏空雨雪,幽致自風煙。微醉寒堪倚,孤吟靜更眠。舊湖春水長,誰系釣魚船。為問堂前石,何年別太湖?春風神不王,夜月影長孤。不中明堂柱,空馀艮岳圖。頗思嘉種木,歲晚與相扶。為問堂前石,何無藤蔓纏?金蓮疑可致,紫菊若為妍。舊夢遺波浪,閒情閱歲年。祇緣相識久,親為濯清泉。碣石久淪海,女媧曾補天。乾坤遺蕞爾,霧雨護蒼然。淬劍龍隨化,彎弓虎自全。昔賢多賦此,誰賦最流傳?為問堂前石,屢逢堂上人。遠來嗟最久,獨立與誰鄰?運載勞車馬,摩挲識鳳麟。鑾車書吉日,追琢到嶙峋。
總堪思處不堪思,我問天風為甚時。深入世流廿馀載,只今歸路每遲遲。
退食自蓮幕,鳥下吏人散。綠槐初霽雨,高軒正蕭爽。焚香理吾琴,襟抱絕塵坱。凄凄鸞鶴吟,颯颯松風響。春隴雉登木,曉日牛鳴盎。孤臣抱幽怨,壯士歌慨慷。泠然會深趣,千古心獨往。師涓不復作,雅調竟誰賞。愿為南風詩,排云獻天上。
春江徹底清,沙尾見潮生。朝氣噓成霧,南風戰作晴。岸移看樹遠,船穩信波平。覽盡江山勝,還悲萬古情。
高林俯青冥,柯葉森若織。陽光已轉午,陰嶺仍半黑。崢嶸亂石間,行子有苦色。臨深地勢入,涉險天宇塞。四顧無所投,跡繭去未息。悵然增百憂,冥冥羨歸翼。
一代風騷將,百年忠義家。出關稱使者,踏雪度梅花。夢破南宮被,春生北斗槎。懸知入奏日,不待貢新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