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題安福士人家賞靜軒聽雨二首 其一
心遠淵明趣,
室虛莊叟書。
宅邊種柳樹,
濠上樂鯈魚。
往者不復作,
斯人今則疏。
誰為賞靜者,
吾欲并門居。
心遠淵明趣,
室虛莊叟書。
宅邊種柳樹,
濠上樂鯈魚。
往者不復作,
斯人今則疏。
誰為賞靜者,
吾欲并門居。
心境高遠如同陶淵明的志趣,居室空寂似有莊子的書卷。屋宅旁種著柳樹,如濠梁之上觀鯈魚般自得其樂。過去的賢士不再出現,如今這樣的人已稀少。誰是真正懂得賞靜的人?我真想與他比鄰而居。
淵明:指東晉詩人陶淵明,以隱逸、淡泊著稱,其《飲酒》有‘心遠地自偏’句。
莊叟:指戰國思想家莊子,‘叟’為對老者的尊稱,《莊子》多闡發虛靜之道。
濠上樂鯈魚:化用《莊子·秋水》中‘濠梁之辯’典故,莊子與惠子觀魚于濠梁,莊子認為鯈魚‘出游從容’是魚之樂,喻指超然物外的閑適。
往者:指陶淵明、莊子等古代追求靜趣的賢士。
疏:稀少,此處指如今少有像古人那樣真正賞靜之人。
此詩為詩人為友人安福士人所建‘賞靜軒’題寫,借‘聽雨’之題,以古代賢士的靜趣為參照,既贊美友人書齋的靜趣追求,也暗含對時人浮躁、少有人真正賞靜的感慨,反映詩人對超然心境的向往。
全詩以‘賞靜’為核心,通過陶淵明、莊子等典故,將書齋的靜趣與古人的精神追求相勾連,既贊友人之雅,又嘆時風之變,語言含蓄而意蘊深遠,是一首融合追古與寄懷的題齋佳作。
翡翠樓中紫玉杯,垂楊臨水系龍媒。蘭幃笑語春風入,夫婿甘泉侍從回。
一夢恍如當日,朋儕攜酒重來。睡醒明月滿樓臺。孤雁一聲天外。都說不堪回首,奈何難以忘懷。幾回歡笑幾回哀。鏡里朱顏漸改。
江上推華族,簪纓世澤長。傳家留翰墨,名世有文章。書法窮周籀,詩歌邁李唐。淞濱羈絆久,屈指幾星霜。
榴花歷歷爛青枝,又到分絲剪艾時。布谷語乾辭社老,寒皋舌長畏童兒。酒人每自欺新戶,騷客頻來競險詩。花路柳關閑不啟,免將肉面照清池。
荷葉似儂鬢,荷花似儂妝。夫婿常別離,羞見雙鴛鴦。
漢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聲。大王意氣盡,賤妾何樂生。
客程能許幾時留,繾綣中來不自休。數月為開栽菊徑,兩旬相并看梅舟。龍蛇君是東方朔,款段吾從馬少游。愛此清篇聊屬和,未堪傳向鳳池頭。
萬物乾坤都自在,莫將詩律斗精嚴。一陰有片皆成六,天味無窮不在鹽。貧老但惟偎拙火,北風徒自撼茅檐。新晴又與新詩約,忽露西山十二尖。
嘈嘈絲管趁游程,不及興公擲地聲。可但熟騷作名士,澧蘭沅芷一江情。
一種何其輕薄,三眠情意偏多。飛花舞絮弄春和。全沒些兒定個。蹤跡豈容收拾,風流無處消磨。依依接取手親挼。永結同心向我。
香飄杏子花初綻。小橋曲曲澄波泛。春到燕園時。綠勻楊柳枝。百花齊吐艷。爛縵盈芳甸。寄語種花人。種花休負春。
江城初霽重陽雨,暇日同登節鎮樓。黃菊有情還照眼,茱萸無分最驚秋。漁人競下橫池網,客子真懷釣湘舟。優劇不妨供小坐,世情方汝更悠悠。
焚魚共酌田家醴,歡酣遞嘯涼風起。子諳懶叔故相攜,指點村南聊縱履。行行林影搖參差,拄杖扶我長過眉。幽尋極眺不知倦,路轉石角時鉤衣。泉聲入耳淙琤玉,何許泠泠砧杵續。悠然發興見南山,林壑盤紆如岳麓。喧卑迥隔區中緣,況復華月升東邊。明凝苔露正皎皎,凈映石瀨彌娟娟。方欣清景多幽事,揚煇莫遣浮云蔽。絕憐螢影巧自持,卻厭蛙歡苦無謂。歸來阿朗傍隅趨,示我長吟意有馀。明宵有月更相就,還看玉輪游舞雩。
世事只如此,干戈總未平。人煙供我少,宦況愛君輕。信步云林闊,由天禍福明。但能忘寵辱,隨處有閒情。
翳翳云生樹,翻翻風動闈。高秋忽如此,吾黨苦思歸。極目愁關塞,侵寒寄褚衣。少狂真喜事,回首壯心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