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 其二
已道衡州遠,而今又廣州。
塤篪君膝下,風雨我蠻陬。
至矣貧而樂,誰云富可求。
斯文失張呂,吾道屬朱劉。
已道衡州遠,而今又廣州。
塤篪君膝下,風雨我蠻陬。
至矣貧而樂,誰云富可求。
斯文失張呂,吾道屬朱劉。
都說衡州已經很遙遠了,如今你又到了廣州。你與兄弟在膝下相處如塤篪相和般融洽,而我卻在這蠻荒之地獨自面對風雨。你真是達到了安貧樂道的境界,誰說富貴是可以追求到的呢。斯文之道失去了張栻、呂祖謙,我們的道統如今就寄托在朱熹、劉清之身上了。
衡州:地名。
廣州:地名。
塤篪(xūn chí):古代兩種樂器,常用來比喻兄弟和睦。
蠻陬(zōu):蠻荒之地。
至矣:達到了某種程度。
張呂:指張栻、呂祖謙,南宋著名學者。
朱劉:指朱熹、劉清之,南宋理學家。
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。南宋時期理學興盛,張栻、呂祖謙等學者在學術上有重要影響。詩人友人潘文叔、恭叔前往廣州,詩人身處偏遠之地,有感而發寫下此詩,表達對友人的情誼以及對道統傳承的思考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牽掛和贊賞,以及對道統傳承的關注。其特點是情感真摯,借景抒情與用典相結合。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南宋時期文人對學術道統的重視和傳承意識。
野渡初維楫,林居早閉門。陂塍交白水,燈火向黃昏。問客安行李,呼兒具酒樽。艱難昧生理,深愧老翁言。
去國多年別九重,草茅名姓簡宸衷。此生何處瞻天表,惟有清宵夢寐中。
神兵一躍幾千年,石底乖龍抱寶眠。尚有玉川懷寸鐵,裁詩救月淚潺湲。
每到秋來,叮嚀幾遍。明春依舊重相見。亂花開處最迷人,可能錯認桃花面。雨后新晴,堂前舊燕。呢喃只向云中轉。等閒換卻主人翁,雕梁不復年時院。
白發梁園能賦客,近聞卜隱在林塘。茶分陸羽評來水,藥按桐君著后方。雨雜澗聲通墨沼,風吹花片落琴床。春來佳趣同誰領,擬約詩人坐竹房。
晨光藹藹散祥煙,寶歷初開第四年。井里蕭條占歲儉,人情薄劣與時遷。雪殘梅圃難藏瘦,日轉冰池欲破堅。老大未忘惟筆硯,小窗和醉寫新篇。
虛堂風露兩凄清,寶鴨香銷冷畫屏。臥看碧空涼似水,銀河耿耿度雙星。
故里燈無主,他方寶樹摧。神靈去何處,玉貌已成灰。憶想哀情切,悲君愿不隨。孰知鄉國路,空見白云歸。
謬敬寧勞一坐傾,石湖猶得伴君行。風煙半入劉王苑,山海周遭趙尉城。帆外日斜平楚盡,鷗邊冰斷早潮生。彤云北望朝臺路,賦客江南萬里情。
形陋羈游畏飾裝。書多倦讀亂投床。暮云離思爭濃淡,春水詩懷逐短長。平淺草,插新篁。好教蜂蝶暗分香。窗前濁酒澆斜日,野鳥飛來影落觴。天賦紅顏斗赤霞。人間惆悵誤年華。春來湖畔堪游馬,夜去樓前只駐車。期月下,恨天涯。須知箋短意偏賒。行云欲變成泥土,鋪上園蹊嗅落花。曾過花叢欲解衣。香流水面月光肥。傷紅蝶向風前死,落魄春從雨后歸。時脈脈,復依依。綠楊惹恨亦凄迷。今宵只合樓前立,待覓雙星細問伊。
浮云仙殿切昭回,甘露通宵滴玉杯。金鎖才開團扇入,圣神天子問安來。
我醒石不醒,我醉石自醉。不學石上禪,得此石上趣。
郭外村原眺望清,江干池館水云平。客來自挾雄風入,雨過微聞漱玉聲。半醉高陽逢舊侶,放歌華月報新晴。乘潮歸去蘭舟晚,人共沙鷗片片輕。
郎吏頭漆黑,心有大機軸。司徒眼如電,晨降檄一幅。入門絕經營,已飭車轆轆。老父坐車上,橫身任為仆。幸逢德州程,九水一日陸。船頭魚潑潑,船尾鷗逐逐。晉人不知船,老覺船是屋。且令買魚烹,更欲伴鷗宿。公衙幸少休,可報酒初熟。玉浮暑池歜,金泥秋籬菊。我能捐千金,誰有愛日鬻。么么爾委吏,自束縮腸腹。慎勿莽饕餮,人自念鞠育。
水落江心正,人行岸腳斜。祠神過水府,倚棹近漁家。飲啄宜沙鳥,漂流愧客槎。戍兵嚴警邏,為報上京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