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江仙·披袍窣地紅宮錦
披袍窣地紅宮錦,鶯語時囀輕音。碧羅冠子穩犀簪,鳳凰雙飐步搖金。
肌骨細勻紅玉軟,臉波微送春心。嬌羞不肯入鴛衾,蘭膏光里兩情深。
披袍窣地紅宮錦,鶯語時囀輕音。碧羅冠子穩犀簪,鳳凰雙飐步搖金。
肌骨細勻紅玉軟,臉波微送春心。嬌羞不肯入鴛衾,蘭膏光里兩情深。
她披著長長的紅色宮廷錦袍,裙擺拖地,時不時發出鶯啼般輕柔婉轉的聲音。頭上戴著碧綠的羅冠,穩穩插著犀角簪子,鳳凰形狀的步搖金飾隨著走動輕輕晃動。她肌膚細膩勻稱,如紅玉般柔軟,眼神中微微流露出春心。她嬌羞著不肯進入鴛鴦錦被,在蘭膏的燈光里,兩人情意綿綿。
窣(sū)地:拂地,拖地。
囀(zhuàn):鳥婉轉地叫,這里形容女子聲音動聽。
碧羅冠子:用碧羅制成的冠。
犀簪:犀角做的簪子。
飐(zhǎn):風吹物動。步搖: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,行走時隨步搖動。
蘭膏:古代用澤蘭子煉制的油脂,用作燈油。
此詞創作背景不詳,從內容看,應是描寫貴族男女的閨房生活,反映了當時貴族階層的奢靡享樂之風。
這首詞主旨是描繪男女情愛。特點是辭藻華麗,對女子外貌、神態描寫細致。在花間詞中具有典型性,體現了花間派詞風香軟、多寫閨情的特點。
一洞幽深魚貫行,眼前頑石幻奇形。或為蝦鱉依崖立,曾佐龍蛇倒海驚。過處陰風猶凜冽,當年惡跡漸零星。也無輕怪后來者,竟把妖邪冠義名。
雍容詩禮冠時髦。都忘卻,貴人驕。橫槊見英標。道勇似、當年嫖姚。默含萬動,德尊一府,歌壽聽民謠。綠鬢映金貂。盡千尺、青松后雕。
天奪如公亦酷哉,遺民悲慕似嬰孩。輤還夾道號啼送,寢祭諸村接續來。野錄何年能入史,祠成他日轉生哀。溪干舊友多彈淚,半月前書手自回。
春堂華燭照端居,自感行藏冷笑予。南郡一麾聊復爾,舊京三轉欲何如。年華強半稀聞道,月俸無多苦積書。爭似驂鸞向云海,馭風長曳紫霞裾。
一州一州本有枝,一江一江水可炊。北人奈事不怕險,南人多情易思歸。
江湖風景最宜人,北去南來不厭頻。長遣一身安素舸,肯將雙足涴黃塵。鷗邊芳草詩城遠,鳥外青山畫障新。收卷付君還自哂,又隨徵節上征輪。
七寶裝成射雉場,人間還閱幾齊梁。潘妃自踏金蓮去,不見年年春草長。
特立孤高耐歲寒,渥丹顏貌帶儒酸。荊公詩句休拈出,北地人今已熟看。
穿修竹。夜深一點徽微綠。微微綠。漸飛漸近,伴人幽獨。多情爭忍輕羅撲。愛他不照繁華屋。繁華屋。笙歌如沸,銀燈如簇。
踏破荒煙向一隅,萬竿翠竹擁墳孤。細摩字跡滄桑辨,若見文公涕淚俱。新法當時成廢紙,后人至此束生芻。可憐亙古山河在,家國憂懷最誤儒。
爐寒夜坐湘山榻,霧重晨開淥口船。寧知東觀神仙侶,未了南邦道路緣。
獨抱瑤琴久不彈,為君一曲再三嘆。從天玄鶴兼云下,便欲因之寄羽翰。
空谷開云葉,清池曳水衣。階苔掃不盡,山果摘還稀。長嘯妨僧定,徐行看月輝。狝猴庭下過,擾亂靜中機。
西山澹幽姿,脩眉亙天宇。飛來石上云,散作松間雨。前聲猶淅瀝,后勢稍軒舞。風驚八月濤,地裂萬雷鼓。斯須籟畫息,慘淡形可睹。誰謂工之良,自覺心也苦。于焉名齋居,允矣好奇古。愿效謫仙吟,因之夢天姥。
太行晴色泛簾鉤。對書史,日優游。賓從盡風流。誰健似、東陵故侯。人間萬事,塵埃野馬,一笑付紋楸。眉宇壽光浮。拚醉過、黃花暮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