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音歌二首答黃魯直 其一
金蘭況同心,莫樂心相知。
石田罹清霜,念此百草腓。
絲看煮繭吐,士聽憤悱語。
竹馬非妙齡,美人恐遲暮。
匏系魯東家,今君尚天涯。
土膏待陽癉,氣至如咄嗟。
革薄不可廓,士迫下流惡。
木無松柏心,蝎處螻蟻托。
金蘭況同心,莫樂心相知。
石田罹清霜,念此百草腓。
絲看煮繭吐,士聽憤悱語。
竹馬非妙齡,美人恐遲暮。
匏系魯東家,今君尚天涯。
土膏待陽癉,氣至如咄嗟。
革薄不可廓,士迫下流惡。
木無松柏心,蝎處螻蟻托。
金蘭之交本就同心,沒有比心靈相通更快樂的事。貧瘠的石田遭遇清霜,想到這便知百草已枯萎。看蠶絲從繭中吐出,士人聽到憤悱的話語。竹馬之戲已非妙齡,美人只怕青春將逝。匏瓜系在魯東家,如今你還遠在天涯。泥土膏澤等待陽氣,節氣一到便如呵氣般迅速。皮革薄弱不能擴展,士人困厄會染下流惡習。樹木若沒有松柏之心,蝎子只能寄身于螻蟻之穴。
金蘭:《易·系辭上》有“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”,后以“金蘭”指堅固契合的友情。
石田:多石而貧瘠的田地,《左傳·哀公十一年》有“得志于齊,猶獲石田也,無所用之”。
絲:八音之一,代指蠶絲;憤悱:《論語·述而》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”,指內心積郁欲言。
竹馬:兒童以竹竿當馬騎的游戲,代指童年;遲暮:《離騷》“惟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遲暮”,指年華老去。
匏系:《論語·陽貨》“吾豈匏瓜也哉?焉能系而不食”,喻指不得任用或滯留遠方。
土膏:泥土中的膏澤,指土壤肥沃;陽癉(dàn):陽氣上升;咄嗟(duō jiē):呼吸之間,形容迅速。
革薄:皮革質地薄弱;下流:指卑下的處境或惡習。
蝎處螻蟻托:蝎子寄身于螻蟻的巢穴,喻指無堅定操守者依附卑微之境。
此詩為作者酬答黃庭堅(字魯直)之作。八音歌是一種以“金、石、絲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”八音為序的詩歌體式,多用于酬贈。創作背景當在二人交游期間,作者通過八音物象的鋪陳,回應黃魯直的贈詩,表達對友情的重視與人生感悟。
全詩以八音為線索,借八種物象串聯起友情、人生、操守等主題,結構獨特,意象鮮明。既體現了酬贈詩的真摯,又通過物象隱喻深化了對士人命運的思考,是八音歌體的典型代表。
憶得從游日,青袍各少年。今來俱白首,相對共悽然。我病秋山雨,君行瘴海煙。浮云分散后,明月幾時圓。
清溪水色勝于藍,祖石移舟下鏡潭。妙絕畫屏并碧玉,謫仙不見與誰談。
大哉圣宣,斯文在茲。帝王之式,古今之師。志則春秋,道由忠恕。賢于堯舜,日月其譽。維時載雍,戢此武功。肅昭盛儀,海?聿崇。
自是客來少,非關地獨偏。殘棋拋屋角,饑犬臥爐邊。果賴鄰兒送,詩憑野衲傳。情知無喜事,鵲噪矮檐前。
道個希有世尊,不知口是禍門。至今看經未了,立得拄杖生根。
第一江山第一樓,摩煙煮茗有良儔。洪濤尚可激吟膽,木葉赫然遮望眸。多少英雄青簡沒,幾番更替赤云浮。閒談莫作庸人嘆,治世弗生孫仲謀。
釀成漢帝招王母,飲罷涼州拜孟池。
昔人叢桂歌招隱,今日梅花肯見分。放鶴開籠亦不惡,摳衣長日愿從君。
昆崙夜雨動凄涼,一陣西風百感傷。婦婦性情歸夢寐,卿卿聲語付心腸。三千城外瑤池遠,十二欄前翠水長。何日云間扶鳳夙,昆崙夜雨動凄涼。
共生壬子兩仙翁,不為離春惜斷蓬。鐵撥鹍弦遺響在,繡衣龍節賞音同。穆曹技埒名俱勝,唐宋詩傳句并工。擊節云篦定誰是,茫茫江月思何窮。一葉西歸老倦翁,高樓突兀記推蓬。景隨湓浦江山改,人與香山歲月同。異世剖符傳事比,出門合轍見詩工。我來君去如鴻燕,休嘆長安目力窮。
澹妝一自謝華濃,膏沐非無不為容。早識飄殘今日雨,何如采去昨朝蜂。寥寥錦瑟三千戶,寂寂闌干十二重。他日芳魂縱可托,因緣無處覓前蹤。
籬菊苞金,井梧鳴玉,江影靜涵新雁。暑退高樓,涼生廣榭,畫閣晝開清宴。共報道、寶婺星,中夜光璀璨。天南現。太安人、鶴發朱顏。酌春酒、繞膝孫曾歡戀。七十生辰,見青瑣、賢郎貴顯。丹桂五枝,比燕山、未應多羨。揮玉堂彩筆,賦得仙音遙獻。
為圣為賢當日事,流風馀韻后人思。殘?何以酬初志,允出名言茲在茲。
窮達難豫圖,禍福信亦然。虞舜不逢堯,耕耘處中田。太公未遭文,漁釣終渭川。不見魯孔丘,窮困陳蔡間。周公下白屋,天下稱其賢。鴛鴦自朋親,不若比翼連。他人雖同盟,骨肉天性然。周公穆康叔,管蔡則流言。子臧讓千乘,季札慕其賢。
勞生底事為人忙,見說游山愿未償。偏是一官能束縛,海天辜負此重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