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規
舉目山河惱客懷,
百年前事總塵埃。
如何愛勸人歸去,
倒引南人入汴來。
舉目山河惱客懷,
百年前事總塵埃。
如何愛勸人歸去,
倒引南人入汴來。
舉目望去山河之景惹起了客居之人的愁懷,百年前的那些往事如今都已化作了塵埃。為什么子規鳥愛勸人回歸故鄉,卻反而引得南方人進入汴京呢?
舉目:抬起眼睛看。
惱客懷:惹起客居之人的愁緒。
百年前事:指北宋滅亡等過去的歷史事件。
塵埃:比喻往事已過,化為虛無。
愛勸人歸去:傳說子規鳥啼聲好像在勸人歸去。
南人:南方人。
汴:汴京,北宋都城,今河南開封。
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南宋時期的社會狀況有關。北宋滅亡后,汴京淪陷,南方人在歷史的變遷中有著復雜的命運。詩人或許目睹了南方人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前往汴京等地的現象,由此引發感慨而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子規勸歸卻引南人入汴這一現象,抒發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感慨。其特點是借物抒情,以小見大,從子規鳥的啼聲引發對歷史和社會現象的思考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大作,但也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歷史和社會的關注。
春水正悠悠,圖書上越舟。潘輿憐遠道,華服炫晴洲。況是蓬瀛客,真成天姥游。明光殘草在,桂樹莫淹留。
西風昨夜吹來,閑愁喚起依然舊。苔錢繡澀,蓉姿粉淡,悴絲搖柳。煙褪馀香,露流初引,一番還又。想秦淮故跡,六朝遺恨,江山不堪回首。莫問當年秋色,瑣窗長自簾垂繡。淹留歲月,消殘今古,落花波皺。客夢初回,鐘聲半曙,雁飛歸候。便追尋、錦字春綃,多何與寒笳奏。
一棹放中流,船小波紋活。短笛橫吹入晚風,柳岸鷗沉沒。風共水多情,送我何由達。醉倒平鋪竹箬篷,臥入淞江月。
里社承顏舊,情非數面親。令名高月旦,和氣藹陽春。乍闊談揮麈,俄驚冢臥麟。濡毫記遺事,顧我不如人。
昔是青山路,今成白馬泉。松塵余涕后,樽酒若生前。過客瞻新表,鄰僧守舊田。祇嗟春草宿,非復夢池年。
潮雞鳴未已,微月逐潮生。水宿難為夜,舟開不待明。半帆煙樹影,一枕草蟲聲。不寐懷衰白,勞勞水菽情。
筆底光芒萬丈長,趁時好趣舍人裝。四方瑞輯咸瞻后,兩部經成曾進皇。貂尾續來形自笑,螭頭傍得袞生香。君家荊樹枝枝貴,虎拜墀前識季方。
老作儒生不解事,江南有田歸荷鋤。北窗風來舉書葉,猶似勸人勤讀書。
云水相看數百峰,富田蓑笠又從容。湖山何處非男子,宇宙常堪著此翁。祠廟星霜幾草莽,大家門戶總春風。憑誰細話興亡事,煙雨霏微起暮鐘。
琪樹明霞五鳳樓,夷門自古帝王州。衣冠繁會文昌府,旌戟森羅部曲侯。美酒名謳陳廣座,凝笳咽鼓送華辀。秦川王粲何為者,憔悴囂塵坐白頭。
渾渾十三篇,兵謀與師律。匠巧雖自心,規矩寧可黜。腐儒知舞干,奔車暇擇虱。腠理與骨髓,所攻蓋異術。伐謀自廟堂,長城在樽俎。下敵無智名,服叛非蕭斧。主尊而民安,茲宜國之輔。勿使有功臣,功大將騎虎。
妾本燕趙女,羞顏未常開。養成蘭蕙質,晦跡待良媒。芳華易衰謝,常恐春風催。坐見繁花落,凄然動中懷。含睇下妝樓,顧影深自哀。焉得偶君子,攜手步蘭階。
古往今來一貉丘,行藏有道坎還流。鳳凰池上春風夢,龍鶴山頭夜月秋。閒曳深衣聊獨樂,有懷連璧賦三游。何人得與余心會,野水黏天一片鷗。
掛席迢遙晚未休,行程邐迤望邳州。數家農舍通籬落,幾處漁舟聚洑流。回首鄉園天渺渺,驚心時序水悠悠。紫萸黃菊非無意,沙鳥汀云漫自愁。
楚山奇勝處,共說繡林亭。今古留天柱,東南發地靈。沱江深映碧,巫峽遠分青。云氣時時合,為霖遍四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