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張克謙郎中治水利山東
短發青袍水部郎,遠將能事報垂裳。
龍湫百眼泉歸漕,鯨力千秋石作防。
一路風霜重奉詔,普天齊魯最經荒。
山東憲府貪才俊,國計應勞細與商。
短發青袍水部郎,遠將能事報垂裳。
龍湫百眼泉歸漕,鯨力千秋石作防。
一路風霜重奉詔,普天齊魯最經荒。
山東憲府貪才俊,國計應勞細與商。
你這位頭發稀疏身著青袍的水部郎官,帶著出色才能去回報皇帝。龍湫眾多泉眼之水引入漕運,靠巨大力量用石頭修筑長久的堤防。一路上頂著風霜鄭重地奉詔前行,整個天下數齊魯地區最是歷經災荒。山東的憲府渴求人才,國家大計還需你仔細商議。
短發:頭發稀疏,形容人年歲漸長。青袍:唐代八、九品官穿青色官服,后借指低級官員,這里指水部郎官。水部郎:官名,掌管水利之事。垂裳:指帝王,語出《易·系辭下》“黃帝、堯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”。龍湫:瀑布下的深潭,這里泛指泉水。鯨力:巨大的力量。奉詔:接受皇帝的命令。經荒:歷經災荒。憲府:御史臺,這里指山東的官府。國計:國家的經濟、財政等大事。
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。當時山東可能面臨水利問題和災荒,朝廷派遣張克謙郎中前往治理水利。詩人與張克謙關系友好,寫下此詩為其送行并表達期望。
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張克謙去山東治理水利,突出水利工程的重要和艱巨。特點是語言質樸、情感真摯。體現當時對水利治理的重視,在送別詩中獨具特色。
江南霜重莫嫌渠,草上還多樹上無。淮甸曉來霜似雪,瓊田千里玉平鋪。看來不信是霜華,白日青天散曉霞。只怪野田生玉樹,更于臘月發瓊花。落木枯林一夜蘇,枝枝節節糝瓊酥。看來忘卻臘前景,一色李花三月初。
偏倚繡床愁不起,雙垂玉箸翠鬟低。卷簾相待無消息,夜合花前日又西。
馳騁來歸我自鎬,致身敢怨北山勞。華山此去多芳草,收拾將軍舊戰袍。
京邑到來熟,曉行如赴家。月明人渡水,星散樹驚鴉。燈影依依店,茶聲遠遠車。蕭騷兩秋鬢,無處定生涯。
去年客里遇重陽,曾與同官摘晚香。今日分符行郡邑,獨將遠意看秋芳。
長安倦客始南還,足繭那堪道路艱。暫借先生靈壽杖,明朝扶我過潼關。
有詩一千首,多是無釐頭。白日正襟坐,夜歸打打油。
無田艱歲計,有子不為貧。藿食恒余味,蓬門也自春。
般般剪制皆春服,曲曲溪山盡舞雩。點也胸中寬似海,休將勺水席謳歈。
錦囊行處得,彩筆夢中輝。賦就金聲起,嚴霜盡倒飛。
昨夜熏風醒玉柯,悄然十萬小冰娥。久無春夢枯詩筆,偶縱愁懷賴酒魔。清友邀時情未已,紅塵起處勢如何。料知千樹霓裳舞,應似梅花雪滿坡。遙想清容出短墻,為尋芳信赴甘棠。早鶯乍喚春心動,薄霧輕勻紫陌香。幾處畫船維細柳,誰人簫管趁初陽。久羈日下思賢友,才見紅云喜欲狂。曉行幽徑踏香塵,裊裊枝頭浥露新。俗世惟消長日酒,好花偏領一時春。眼前風物真如夢,劫后桃源且寄身。奈此韶華眠不得,滿園清氣欲侵人。寂寂幽芳爛漫開,凄然凝望錦云堆。豈堪別后傷千憶,莫若花前醉一回。縱有清風收艷骨,應無好夢續春雷。吟箋空灑淚痕滿,惆悵誰憐楚客才。
散帙倚東樓,川原一望收。蟬鳴黃葉寺,鳧下白蘋洲。落日青山外,西風古渡頭。江鄉景堪愛,禾黍萬家秋。
時遭喪亂墮胡塵,贖轉蛾眉竟有人。塞外云埋多少骨,累累半是漢家臣。
又到尊前喚奈何,旅愁偏傍故園多。期喪僅未妨絲竹,作達幾成廢嘯歌。粲社悲歡多化石,窮途緩急盡監河。知君同病關心甚,不厭頻頻犯夜過。
起來霜重滿淮船,更覺今朝分外寒。放閘老兵殊耐冷,一絲不掛下冰灘。滿閘浮河是斷冰,等人放閘要前行。劣能開得兩三板,爭作摧瓊裂玉聲。遮藏水面被殘冰,流盡殘冰水正明。幸自奔流總驩喜,落洪須做不平聲。沿河過閘夢中聞,奇觀何曾似此晨。雪濺雷奔乍明眼,天跳地趠也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