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炎丞相成國呂忠穆公退老堂詩二首
濟南從古多名士,崛起皋夔薊北空。君喜有堂堪逸老,上嫌無職可酬功。蒼生日愿起安石,綠野今難留晉公。盛烈屢勤銘鼎鼐,龍韜猶冀感云風。
卜筑追尋九老游,江南最好是丹丘。乞將金鼎調元手,暫向磻溪理釣舟。東閣蚤延天下雋,畫堂春鎖海中洲。他年共看車書一,舉目山河笑楚囚。
濟南從古多名士,崛起皋夔薊北空。君喜有堂堪逸老,上嫌無職可酬功。蒼生日愿起安石,綠野今難留晉公。盛烈屢勤銘鼎鼐,龍韜猶冀感云風。
卜筑追尋九老游,江南最好是丹丘。乞將金鼎調元手,暫向磻溪理釣舟。東閣蚤延天下雋,畫堂春鎖海中洲。他年共看車書一,舉目山河笑楚囚。
濟南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名士,您如皋陶、夔那樣賢能,讓薊北人才顯得匱乏。您高興有退老堂可安享晚年,皇上卻嫌沒有合適官職來酬謝您的功勞。百姓天天盼著您能像謝安一樣出山,如今像裴度歸隱綠野堂那樣讓您安閑也很難。您的豐功偉績多次被銘刻在鼎鼐上,還希望您能如姜子牙遇風云而起。您選擇丹丘之地營造居所追尋九老之游,江南最美的地方就是丹丘。希望您用治理國家的才能,暫時到磻溪像姜子牙一樣垂釣。您早就在東閣延攬天下英才,畫堂如海中仙洲春意盎然。將來一起看到天下統一,再看山河就不用像楚囚那樣悲嘆。
皋夔:皋陶和夔,均為舜時賢臣,這里用來贊譽丞相賢能。
逸老:安享晚年。
酬功:酬勞功績。
蒼生:指百姓。安石:謝安,東晉名相,曾隱居東山,后出山挽救國家危局。
綠野:指裴度的綠野堂,裴度為唐朝名相,晚年在綠野堂隱居。晉公:裴度封晉國公。
鼎鼐:古代烹飪器具,也喻指國家政權,銘鼎鼐即把功績銘刻在鼎鼐上。
龍韜:古代兵書,這里指軍事謀略。
九老:指唐代的九老會,一些年老官員聚會游玩。
丹丘:地名,可能是丞相退老之地。
金鼎調元手:指治理國家的才能。
磻溪:姜子牙曾在磻溪垂釣,后遇周文王。
東閣:指丞相招攬賢才的地方。
楚囚:原指被俘的楚國人,后用來比喻處境窘迫、無計可施的人。
建炎是宋高宗趙構的年號,此詩創作于南宋初期。當時國家面臨著北方政權的威脅,局勢動蕩不安。丞相呂忠穆公可能因年老或其他原因退隱,作者寫詩一方面贊頌其功績,另一方面希望他能再度出山為國家排憂解難。
這首詩主旨是贊頌丞相功績并期望其為國效力。其特點是用典豐富,情感真摯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,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賢能之士的期盼。
戰國相持竟不休,武關才掩楚王憂。出門若取靈均語,豈作咸陽一死囚。
淵明不折小兒腰,子房卻進老人履。歸去仍招白衣人,功成亦從赤松子。
片帆斜入荻花洲,笑指西溪話舊游。曲水樓前留我在,遠云飛處有人不。村翁來往逢歸徑,稚子蹁躚上釣舟。茲日幾山同眺望,登臨遙憶洞庭秋。
疾風吹庭樹,游子常苦心。祿養已不逮,江湖行且深。鼎茵豈云樂,藜藿寧自任。懷哉古人意,錫類猶至今。鄱水漾寒波,楚云還遠林。含悽念幽壤,幾欲忘華簪。
仲月玄鳥集,蚯蚓蟠于廬。朅從徐氏飲,置酒臨中除。明月一何光,眾星爛高虛。中有參與商,相望憯不舒。人生雖有歡,詎得常相于。夷猶廣庭內,惻惻摻子袪。哲人重明德,邁士懷離居。離居諒復合,行矣慎所須。
不眠苦夜永,待旦情徬徨。傳聞虜渡河,羽書達明光。前鋒已陷敵,大將墮馬亡。健卒三萬人,一朝血沙場。孤城若累卵,覆車且相望。天子為動色,群議紛蜩螗。司馬出守邊,元戎將啟行。當時畫戰守,經撫何參商。曾聞右戰者,未戰已仆僵。至今廟堂間,莫知誰否臧。嗟余孱書生,隱憂豈敢忘。十年策不售,何由叫闔閶。委贄未分明,幸可商行藏。一命亦致身,將母或不遑。促裝招吾友,歸耕煙水鄉。
陸有嘉羞水有珍,相忘聊復遂吾真。開樽論議超凡壤,舉目關河盡遠人。力可萬牛支九鼎,誰能一線引千鈞。谫才自愧無分補,賴有丹衷似酒醇。
三友翛然奈歲寒,使君雅趣共盤桓。京塵擾擾春游客,不滿高人一笑看。
黃花開盡不持醪,更對黃花讀楚騷。江閣影流西日轉,海鴻聲引北風高。大寒天地猶堪出,垂老筋骸總厭勞。嗟我與君同甲子,鏡中誰讓長霜毛。
有禽有禽曰華蟲,錦衣綺翼紛蒙茸。從來耿介出天性,顧盼矯桀勇且雄。山茶花開雪初霽,竹光滿眼搖寒翠。一聲啼罷自梳翎,石上雪花無數墜。驍媒影絕虞羅休,飲啄山中得自由。羽毛英麗從人羨,爪距收藏不妄投。待得春來風日暖,四野麥苗青纂纂。桑下兒童總不驚,飛來飛去樂時清。老我山林跡如掃,題詩空對丹青好。不學援琴作苦吟,謾想調羹躋壽考。
此是梅花雪后身,已甘寂寞老風塵。胸生碧海驚翻浪,山有白云來去人。不薄古今鄰麗句,何妨花鳥共愁春。亂離天地干戈里,老杜成都懶是真。
莫笑山莊小集休,篇篇字字爽于秋。向來楓落吳江冷,一句能銷萬古愁。
十年才拱鐘山樹,已壞邊關萬里疆。南部煙花迷霧雨,燕臺檜柏老風霜。弦歌縱使能成俗,鐵血將誰捍國防。景物新亭今異昔,六朝陳跡自神傷。
城南分手五經秋,肯信才名晚未收。濟濟青衿歌在泮,蕭蕭白發倦登樓。山川寥落云千里,骨肉凄涼草一丘。尚憶冷氈倚大樹,西風九日舊同游。
夜寐若無三斗酒,夙興不待五更鐘。浩歌閒把鐵如意,□慕先生憶臥龍。顛楊仆墨詆蘇張,推挽時君可帝王。軻死不傳今再見,一時無數起臧倉。獨能有眼識延平,濂洛淵源集大成。早負性資專問學,后生豈可少先生。鄉國追封初豈意,師垣極品亦何心。考功郎議一字□,□相斯文上帝臨。王道浪談行霸說,儒言陰用佐禪機。貪狼弧矢觀星象,天遣吾公辟此非。本無極老謂主靜,不遠復翁言內腴。紙上仙方誰解服,尾公羽化上天衢。草制無知傅伯壽,問詩不答陳傅良。王淮林栗胡纮輩,仲尼日月曾何傷。孟子告子辨內外,漢王項王爭雌雄。誰歟著定會陔錄,梭象終輸與遁翁。四世東南保太平,有君無相廟堂輕。具知人眼識朱子,獨趙汝愚陳俊卿。澹庵老薦此詩人,屈道何妨可致身。負鼎干湯公豈肯,本來馀事壓黃陳。考官蔡茲取三策,三奏賞音汪應辰。天下未嘗無識者,近來識者亦無人。開禧嘉定擅權臣,地下眉頭想更顰。侂遠傳衣至亡國,止緣不用讀書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