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查子·春山煙欲收
春山煙欲收,天淡稀星小。
殘月臉邊明,別淚臨清曉。
語已多,情未了,回首猶重道:
記得綠羅裙,處處憐芳草。
春山煙欲收,天淡稀星小。
殘月臉邊明,別淚臨清曉。
語已多,情未了,回首猶重道:
記得綠羅裙,處處憐芳草。
春山上的煙霧將要消散,天色漸亮,稀疏的星星又小又淡。一彎殘月照著女子的臉龐,離別的淚水流淌,一直到天快要亮。話已經(jīng)說了很多,深情卻還沒有傾訴完,回頭仍再三叮囑:記住我穿的綠羅裙,以后看到芳草就會想起我。
煙欲收:指山間晨霧將要消散。
淡:清淡,天色破曉,星光暗淡。
稀星:稀疏的星星。
殘月:不圓的月亮。
臨清曉:直到天快要亮。
猶重道:還再三地說。
憐:愛。
此詞具體創(chuàng)作時間不詳。從內(nèi)容看,描繪了情侶分別場景,可能是詞人在經(jīng)歷離別之事后,有感而發(fā)創(chuàng)作此詞,以表達離別之情。
這首詞主旨是寫情侶離別,特點是情景交融,語言淺近卻情韻悠長。在文學(xué)史上,它是早期小令佳作,對后世同類題材創(chuàng)作有一定影響。
洞辟前軒峻,危梯趣若何。綠苔生未遍,縹帙聚還多。
曉幌吞清旭,秋欄拂靜柯。猶憐鉛筆在,公外獨頻過。
鐘陵醉別十余春,重見云英掌上身。 我未成名卿未嫁,可能俱是不如人。(卿未嫁 一作:君未嫁)
軍動自無律,刑殺雜偽真。濫誅及黔黎,勘夷被齊民。
日晚入山隅,有客泣水濱。哀哀一何苦,卬首訴蒼旻。
泣盡赴修川,甘之澗溪瀕。
獨行越荒溪,尸積溪流丹。四郊何蕭條,慘戚秋日寒。
回顧望修途,妻風集高巒。掩淚自流涕,哀郁傷朱顏。
悲哉《城南》詩,古今同所嘆。
冒暑行山阿,日赫草木焦。溪獸苦炎熱,獨行向我號。
南望建嶺巔,嵬嵬一何高。暖熾白日融,岡阜自不毛。
持謝邦族間,遠役無乃勞。
賊盜布山岡,往來森若麻。捐生寇我壘,咆哮肆爪牙。
儔侶委壑死,將軍竄水涯。匹身御勁敵,奮首揮鏌铘。
雖獲猛盜歸,援甲自悲嗟。
山行窮深林,林深人跡稀。五里一荒村,十里無澗溪。
路逢饑老翁,投杖向我啼。宣言盜賊暴,民庶久流離。
我惜為徒卒,對之空傷悲。
日旰陟高山,山高鳥不飛。徒步愁力弱,策馬畏險巇。
猱狖隨我行,豺豕怒我啼。輕身先儔侶,勇往多捷蹊。
去去莫復(fù)留,被甲平東夷。
會寧府 遇老姬,善鼓瑟。自言梨園舊籍,因感而賦此。
海角飄零。嘆漢苑秦宮,墜露飛螢。夢里天上,金屋銀屏。歌吹競舉青冥。問當時遺譜,有絕藝鼓瑟湘靈。促哀彈,似林鶯嚦嚦,山溜泠泠。 梨園太平樂府,醉幾度春風,鬢變星星。舞破中原,塵飛滄海,飛雪萬里龍庭。寫胡笳幽怨,人憔悴、不似丹青。酒微醒。對一窗涼月,燈火青熒。
風煙俱凈,天山共色。從流飄蕩,任意東西。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,奇山異水,天下獨絕。
水皆縹碧,千丈見底。游魚細石,直視無礙。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。
夾岸高山,皆生寒樹,負勢競上,互相軒邈,爭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泉水激石,泠泠作響;好鳥相鳴,嚶嚶成韻。蟬則千轉(zhuǎn)不窮,猿則百叫無絕。鳶飛戾天者,望峰息心;經(jīng)綸世務(wù)者,窺谷忘反。橫柯上蔽,在晝猶昏;疏條交映,有時見日。
清晨發(fā)隴西,日暮飛狐谷。 秋月照層嶺,寒風掃高木。 霧露夜侵衣,關(guān)山曉催軸。 君去欲何之?參差間原陸。 一見終無緣,懷悲空滿目。
滿腹詩書漫古今,頻年流落易傷心。 南冠終日囚軍府,北雁何時到上林? 開口摧頹空抱樸,協(xié)肩奔走尚腰金。 莫邪利劍今何在?不斬奸邪恨最深!
遙夜沉沉滿幕霜,有時歸夢到家鄉(xiāng)。 傳聞已筑西河館,自許能肥北海羊。 回首兩朝俱草莽,馳心萬里絕農(nóng)桑。 人生一死渾閑事,裂眥穿胸不汝忘!
豆蔻梢頭春色闌。風滿前山,雨滿前山。杜鵑啼血五更殘,花不禁寒,人不禁寒。 離合悲歡事幾般。離有悲歡,合有悲歡。別時容易見時難,怕唱陽關(guān),莫唱陽關(guān)。
明妃生照楚江清,艷比天邊明月明。 尚愁金屋污仙骨,絕代豈為呼韓生。 龍堆雪卷黃沙雨,偏著春風雙黛嫵。 定知造物惜紅顏,故使漂零擅千古。 君不見邯鄲人家施薄朱,暮倚市門朝佩珠。 可憐光采霸天下,何恨當年衛(wèi)子夫。
滄州南一寺臨河干,山門圮于河,二石獸并沉焉。閱十余歲,僧募金重修,求二石獸于水中,竟不可得,以為順流下矣。棹數(shù)小舟,曳鐵鈀,尋十余里無跡。
一講學(xué)家設(shè)帳寺中,聞之笑曰:“爾輩不能究物理。是非木杮,豈能為暴漲攜之去?乃石性堅重,沙性松浮,湮于沙上,漸沉漸深耳。沿河求之,不亦顛乎?”眾服為確論。
一老河兵聞之,又笑曰:“凡河中失石,當求之于上流。蓋石性堅重,沙性松浮,水不能沖石,其反激之力,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,漸激漸深,至石之半,石必倒擲坎穴中。如是再嚙,石又再轉(zhuǎn)。轉(zhuǎn)轉(zhuǎn)不已,遂反溯流逆上矣。求之下流,固顛;求之地中,不更顛乎?”如其言,果得于數(shù)里外。然則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多矣,可據(jù)理臆斷歟?
聲明: 本網(wǎng)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或網(wǎng)友,僅供交流學(xué)習,如有侵犯了你的權(quán)益,請發(fā)送郵箱到feedback@deepthink.net.cn 本網(wǎng)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(nèi)移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 刷刷題對內(nèi)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(wù)或責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