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日對雨
黃梅雨里端陽節,燕子簾前解慍風。
楚粽葉纏江米白,蜀葵花間海榴紅。
六年憂闋清貧日,五月齋居久病中。
碧酒香蒲堪細酌,破愁惟少故人同。
黃梅雨里端陽節,燕子簾前解慍風。
楚粽葉纏江米白,蜀葵花間海榴紅。
六年憂闋清貧日,五月齋居久病中。
碧酒香蒲堪細酌,破愁惟少故人同。
在黃梅雨紛紛的日子里迎來了端午節,燕子在門簾前穿梭,帶著能消解煩悶的微風。楚國樣式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江米,蜀葵花開,與火紅的石榴花相互映襯。六年來守喪結束后一直過著清貧的日子,如今五月在齋戒中又久病纏身。香醇的美酒和菖蒲值得慢慢品嘗,只是可惜少了故人一同來排解憂愁。
午日:端午節。
解慍風:能消除煩悶的風。
憂闋:守喪期滿。
齋居:齋戒居住,這里指有齋戒的行為。
香蒲:菖蒲,端午節有插菖蒲的習俗。
推測詩人在守喪期滿后的某個端午節,身處久病、清貧的狀態下創作此詩。當時社會環境或許未在詩中體現出明顯影響,但詩人個人生活不如意,心境憂愁孤寂。
這首詩以端午節為背景,描繪節日景象,抒發個人感慨。主旨是表達詩人的清苦與對故人的思念。其特點是將節日氛圍與個人境遇相結合,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,但反映了個人在特定時期的情感。
門冬如佳隸,長年護階除。
生兒乃不凡,磊落玻璃珠。
鄴中懷古正秋風,詞賦深慚謝氏工。
生欲移家辭白雪,沒隨疑冢對青楓。
諸王禮數何常絕,七子交期竟不終。
自是貴游無遠識,布衣未必嘆飄蓬。
東風簾幕紫蘭香,繡帶低垂白晝長。何處笙歌喧入夜,繞梁聲獨在昭陽。
碧樹凝云小院陰,輕羅閒臥夢沉沉。羊車不向長門過,起傍闌下獨自吟。
維舟疇昔見南昌,杯酒還能共寶坊。我自解君庾嶺意,清朝使者得梁揚。
江南梅事已吹殘,想見嶺南青作團。邂逅詩成肯相寄,憧憧驛使入長安。
襜帷百粵擁鳴騶,四十專城是壯游。
驛路梅花初破臘,炎方木葉少逢秋。
山縈峻嶺千盤出,水落滄江萬里流。
此去日南天欲盡,春風先到郁林州。
雀舫迎花,驪尊倚樹。啼鶯無計留人住,滿江春水是恩波,離心爭逐輕帆去。
古驛分攜,晴沙細語。燈窗重訂巴山雨,新詞書遍去思碑,暮云冉冉東皋路。
高峰方丈,內外皆空。
垂鉤四海,只釣獰龍。
悄悄人初寂,迢迢夜未央。
秋聲惟野樹,月影自寒塘。
歸路紆情遠,舊游入夢長。
故園有叢菊,花發似重陽。
風吹楊柳出墻枝,
憶得同歡共醉時。
每到集賢坊地過,
不曾一度不低眉。
五月臨朐望,棲棲呂匣東。
夢歸千里外,家住萬山中。
覓句妻為伴,居官仆解窮。
人間悲喜事,一笑海天空。
蕓帙緗函系所思,玉人鄭重遠相攜。悶來只仗琵琶寫,說處仍防鸚鵡知。破鏡刀環尋舊約,瓊枝璧月費新詞。莫嫌大雅凋零盡,猶有春風屬掃眉。
結綺臨春恨未終,輕煙淡粉掃成空。還家江令頭仍黑,避席崔娘臉自紅。遼海鶴歸無主墓,吳江楓冷未棲鴻。都將月地云階夢,泣向荒田野草中。
不向長安斗狹斜,朅來水國傍蒹葭。曾探織女磯邊石,再見玄都觀里花。秋思潘郎驚鬢發,夜情白傅感京華。三千年后篷萊路,知在瓊樓第幾家?
漢沔當年控上游,
孫權曾此困曹劉。
三分霸業千張紙,
萬古斜陽一釣舟。
新閘才開老閘過,
樓臺金碧照江波。
愁風悶雨人無寐,
海國平分鬼氣多。
清樽連日話辛酸,正為中年作別難。
二十年間嗟契闊,八千里外得團欒。
湖山覺夢俱萍跡,風月題詩遍錦官。
一舸輸君已仙去,微吟空抱屈平嘆。
紫塞秋風緊,凌寒踏曉霜。
潦余沙盡白,關外柳先黃。
飲馬長城窟,呼鷹古戰場。
平生登覽興,敢惜鬢毛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