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女散花圖
禪和守枯寂,學佛舛門徑。自我有眼鼻,即與色香競。
不隨歡喜緣,安得清凈境。天女來何從,空中立腳定。
臨風一指揮,花起因風迅。一花初回翔,千花相掩映。
千花如一花,花花見佛性。有花是因緣,無花乃究竟。
眼鼻于色香,如影在明鏡。又如月在水,如寄亦如贈。
如是現身說,若為點頭聽。
禪和守枯寂,學佛舛門徑。自我有眼鼻,即與色香競。
不隨歡喜緣,安得清凈境。天女來何從,空中立腳定。
臨風一指揮,花起因風迅。一花初回翔,千花相掩映。
千花如一花,花花見佛性。有花是因緣,無花乃究竟。
眼鼻于色香,如影在明鏡。又如月在水,如寄亦如贈。
如是現身說,若為點頭聽。
禪者守著枯寂的修行方式,學佛走上了錯誤的門徑。自我有了眼鼻感知,就與色香之美有了關聯。不跟隨歡喜的因緣,怎能得到清凈的境界。天女從何處而來,在空中穩穩站立。迎著風一揮手,花朵因風迅速飄起。一朵花開始盤旋飛舞,千朵花相互映襯。千朵花如同是一朵花,每一朵花中都可見到佛性。有花是因緣所致,無花才是究竟的道理。眼鼻對于色香,就像影子映在明鏡之中。又如同月亮映在水中,既像有所寄托又像有所饋贈。如此現身說法,該如何讓人點頭領悟呢。
禪和:指參禪的和尚。
舛(chuǎn):錯誤。
色香:佛教語,指事物的表象和氣味。
因緣:佛教語,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和輔助促成結果的條件或力量。
究竟:佛教語,指事物的最高境界、最終歸宿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。從詩的內容來看,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,詩人可能對佛教的修行方式和教義有深入的思考和感悟,看到天女散花圖后,借圖發揮,以詩的形式表達自己對佛法的見解和認識,反映了當時社會中人們對佛教思想的探討和追求。
這首詩主旨是探討學佛的正確途徑和對佛法的領悟,突出特點是以形象的畫面和比喻闡述抽象的佛法道理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,但對于研究當時佛教文化在文學創作中的體現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
高哉永陽山,清哉永陽水。不須問芝嶺,不須尋桃源,桃源芝嶺近在永陽里。此山朝朝暮暮有爽氣,此水一點不受污泥滓。
黼冕峨峨盡周獻,弦誦洋洋尚周禮。員顱方趾天地間,靖獻此心固何爾。
梅坡先生真絕俗,夜月清標照寒水。年移物換耳不聞,不撓不污直如矢。
留遠先生心更苦,風雪漫漫燕萬里。腴田好爵某不顧,攜手河梁得魚泚。
旸彼諸老皆典刑,三嘆此邦皆俗媺。嗟哉世之人,醉中偷生夢中死。高岡千仞亦陵遲,狂眾一啜滔滔是。
如此衣冠古人物,直入畫圖播青史。更有一事興我聞,后生尚及見典刑。
兵戈生長三十載,豪杰豈必文王興。邇來童冠入小學,能文何啻百許人。
雖然文章亦未授,山深最喜習氣淳。萬方颯颯聲一概,此地未著裘馬塵。
甘能受和白受來,豈有質實無其文。古云變魯可至道,百年正學亦失真。
尼山一何高,泗洙一何深。圣門登臨別是一般起,處處山水滿我仁智心。
悠悠清泉滌我慮,飄飄長風吹我襟。認取當年詠歸意,與我同賦暮春吟。
莞簟輕輕卷,藤床故故移。
暑塵無避處,客舍有涼時。
開帳迎風易,鉤簾看雨宜。
綠陰更清絕,舊竹長新枝。
百年九十多,百里九十半。我持千歲樽,祝公椿松算。
憶昔釣璜叟,桓桓鷹揚旦。是時年未百,一出戡禍亂。
丹書佐太平,樹立更明煥。又思淇澳翁,盛德為世冠。
懿戒亦何年,耄境若童草。前公十年期,丹扆隆簡眷。
太公出為將,遠業俟時奮。后公更五年,進德當不倦。
武公入為相,蒼生副深愿。昭代儒老成,碩望孚眾觀。
百年未為多,名節千載看。后皇啟昌運,萬一效裨贊。
漢皇銳意求神仙,神仙之效何茫然。蓬萊弱水不可到,且立宮中承露盤。
饑餐玉屑不堪飽,誰謂有方能卻老。人生修短數在天,多欲未必能延年。
秋風吹老茂陵樹,年年空滴金莖露。建章宮闕隨煙塵,塊然屹立惟銅人。
宮官西來果何意,一朝辭漢將歸魏。吁嗟銅人如有知,口不能言惟淚垂。
自從曹氏盜神器,父子相傳已三世。漢宮故物無一存,汝獨猶能感舊恩。
凄然照影臨渭水,一折銅人扶不起。寧為棄物委道傍,不忍漂泊離故鄉。
迢迢東望洛城路,回首長安愁日暮。長安繁華非昔時,洛陽寥落誰復悲。
漢魏興亡何日了,長見銅人臥秋草。
游魚聞餌香,寧悟鉤入口。不忍一朝饑,竟落漁人手。
捕雉必以媒,相呼欣得偶。失身羅網中,乃為媒所誘。
嗟哉二物微,智不料其后。飛潛一失所,雖悔復何咎。
矧為物之靈,而不慎所守。饑渴能害心,交游多賣友。
雝雝陽鳥,其居朔方。朅來江南,雪霜備嘗。
意不耐暑,慮爾早亡。乃安水土,羽毛無傷。
仰羨鹓雛,俯趨鶩行。負影只立,何如還鄉。
秋風日高,稻粱已黃。且謀一飽,勿思翱翔。
西風涼信入虛簷,??绤微單已戒嚴。
鄉夢不隨秋夜永,客愁偏向雨聲添。
清高鳴雁低云海,漂泊流螢傍竹簾。
搔首寒燈樓舍悄,行藏自曉不須占。
白了江梅柳又青,游絲千尺網紅塵。
鵓鳩夫婦孤村雨,杜宇君臣故國春。
客里易添芳草思,樽前誰是去年人。
桃花源上空流水,安得漁郎一問津。
細路如蛇盤,山根復山巔。振衣上千仞,頓覺天地寬。
四山朗開豁,斜陽淡平川。溪淺不可舟,橋斷衣可搴。
依依桑柘村,翳翳井里煙。老翁古柳樞,扶杖白垂肩。
問途入深巷,蒲柳隠敗垣。忽得幽人居,一室靜且安。
中有插架書,外有負郭田。種秫可釀酒,枕書時醉眠。
自言居家好,笑我行路難。欲分清溪尾,著我屋數椽。
踏月兩相過,亦足陶情歡。子雖愛我厚,我亦愧子言。
天涯倦游客,豈不懷故山。抱薪煮白石,岸巾曝晴簷。
興來或杖履,松陰弄潺湲。如此豈不樂,胡為復盤桓。
泠然御風去,月暮孤云寒。
云中雞犬隨淮南,手攀桂樹歌小山。
鴻寶秘書在玉枕,有高尚者還童顏。
卯金家世學仙子,半生游山磨屐齒。
懶耕白云種瑤草,南去持竿釣湘水。
天風環珮滄江東,鄱云溧雨分鄰封。
浮丘洪崖未之見,擁腫鞅掌常相從。
拂衣浩然有歸志,湘濱已卜誅茅地。
寸田尺宅可治生,騎鶴纏腰非易事。
不如且向金蓮游,濯足萬里黃河流。
上界神仙足官府,山中宰相輕公侯。
人生得意無南北,蠅利蝸名等雞肋。
道人一粲據槁梧,世間萬事槐安國。
天地混一色,樓高試卷簾。
青山新面目,老樹換須髯。
夜皎月千里,晴暄雨四簷。
豈無寒餒者,僵臥在窮閻。
昔年著腳窮深幽,藕花十里煙波秋。
騎馿踏月楊柳市,買舟聽雨菰蒲洲。
酒樓倚天沸歌管,繁華轉眼如云浮。
山川悠悠尚如昨,歲月匆匆不可留。
君不見錢唐江上潮,早潮生兮晚潮落,滔滔東去何時休。
北望悠悠音信少,空房念遠心常早。
流螢煜煜夜稍清,寒雁嗈嗈寒已到。
細絲清水練方新,在椸半濕日中明。
隔籬翁媼寐不熟,月落尚聞砧杵聲。
將軍錦帳環歌舞,百戰尚遲歸寸土。
老農肩米肉成瘡,思婦裁衣淚如雨。
有詩可以吟,何必擬李陵。
有酒可以酌,何必慕伯倫。
自吟復自酌,一笑睨白云。
卷舒見吾道,聚散亦世情。
老我一茅屋,蕭蕭山下村。
種瓜有余地,吾亦安吾貧。
興來即杖屨,孤往無與朋。
晨出未啟戶,暮歸或扣門。
翛然脫塵鞅,無懷與大庭。
所以軒冕貴,不移丘壑心。
此意誰獨識,千載一淵明。
淵明不復作,視此壁上琴。
春秋得忠臣,炎紹猶有述。
至今十七篇,末學或不識。
干淳有大儒,奏請非不力。
一時欠良遇,志士重嗟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