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征詩贈開府梁公三首 其一
翩翩晨風翼,東北浮云馳。
策馬黃河流,敢念渴與饑。
結發在戎行,從征復何辭。
穹廬積霜雪,四野明星垂。
臨河飲寒澌,千里逐電飛。
敵愾我所懷,中心當告誰。
翩翩晨風翼,東北浮云馳。
策馬黃河流,敢念渴與饑。
結發在戎行,從征復何辭。
穹廬積霜雪,四野明星垂。
臨河飲寒澌,千里逐電飛。
敵愾我所懷,中心當告誰。
那疾飛的晨風振翅翱翔,向著東北隨浮云疾馳。我策馬奔騰在黃河之畔,哪敢去想饑渴之事。自年輕時就投身軍旅,再次出征又怎會推辭。帳篷外積滿了霜雪,四野里明星低垂。在河邊飲著寒水,如閃電般千里奔逐。滿懷對敵人的憤恨,心中的情感又能向誰訴說。
翩翩:形容鳥飛輕快的樣子。晨風:鳥名,即鹯,一種猛禽。
結發:指年輕時。
穹廬:游牧民族居住的帳篷。
寒澌:解凍時流動的冰水。
敵愾:對敵人的憤恨。
此詩應是贈給開府梁公,可能創作于戰爭時期。當時社會或許處于動蕩不安,邊疆有戰事發生。詩人出于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敵人的憤恨,投身軍旅,在出征途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,以表達自己的壯志和決心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出征的豪情與愛國情懷。其突出特點是意境雄渾,情感真摯,語言質樸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,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擔當。
客行三五夜,息棹隱中洲。月光隨浪動,山影逐波流。
獻歲乘休暇,選勝訪名園。城春紫煙藹,門靜綠陰繁。逶迤鶴徑窈,睍睆鶯枝喧。五柳蔭芳沼,列岫圍孤軒。碧泉澄玉甃,丹洞隱玄猿。鸞情極沖想,鳳翮當高騫。文光絢戶牖,淑氣浮蘭蓀。佇立檐日轉,遙見江云翻。瞥爾翔寥廊,超然塵俗蠲。
謝公滄海士,眷眷在林壑。飛輿下層巒,及此日未落。翩然何山麓,古澗謝疏鑿。方橋跨清泠,郁密交翠幄。通幽更窮深,木末見楹桷。瑯珰鳴老屋,拉攞相倚薄。莊嚴布金地,藤蔓土花剝。當年軒裳客,小隱事鉛削。能令此山名,谷口振京洛。如何給園居,勝士久不作。豈惟雪山輕,顧恐泉水濁。周行一泛覽,懷古嘆冥漠。安知千載人,不作來游鶴。
姊娣雙承雨露恩,至今猶有斷腸魂。道人不受濃香足,□□□□□□□。
清嘯復鳴弦,樓開太華邊。風吹玉女影,朝夕在窗前。
越女強入宮,顧影中不怡。群口浩無端,安能自蛾眉。竊悲幽貞志,至死不見知。所以雙素腕,浣紗空江湄。
漢廷侍從氣翩翩,載酒何來繡佛前。秋入雙林停白馬,人從三竺禮青蓮。旃檀風細仙幡動,優缽花明彩筆懸。莫是詩名陶謝并,更憑醉里一逃禪。
往昔讀《世說》,吾愛王右軍。一幅《蘭亭序》,今古稱至文。徘徊顧景光,故是東晉人。亦有用世志,終乃甘隱淪。愛鵝訪道士,婦稚知其名。戲書六角扇,老嫗戚復欣。還匿躲婆巷,幸得免紛綸。舍宅為僧房,戒珠榜寺門。至今蕺山下,儼與學校鄰。鄉里多勝事,首最推此君。
步上龍泉山,遙見四賢祠。四賢雖已遠,念之猶神馳。君不見子陵入京狂態故,足加帝腹酣達曙。廟堂巍巍不肯居,飄然歸釣春江渚。漫道儒生總忘形,著書治世還知兵。君不見寧王當年叛軍起,挺出最數王陽明。鄱湖檣櫓風云急,談笑之間波濤平。功成一笑酬天子,但以心學行高名。國祚衰頹世運改,虜騎縱橫到東海。奮然抗身砥橫流,朱舜水共黃梨洲。梨洲深思及憲政,識見早與西賢侔。可惜明夷久待無人訪,至今風雨黯九州。舜水德高自有鄰,東渡設帳傳火薪。授道實學以致用,頗啟明治發維新。遂使扶桑東鄙國,一枝先占亞洲春。扶桑昌明聞歐亞,吾華猶自仇風雅。四賢有靈應共驚,故國賢明皆在野。瓦缶黃鐘何人識,寂寂姚江流日夜。
新啟南軒面碧漪,櫻桃雜樹滿階墀。凌云尚少瑯玕竹,分我仙壇十數枝。
漓江西上尋,向下動鄉心。借問蓮花府,人言桂樹林。地形三楚盡,山色九疑深。幕下由來重,多才獨見今。
異事相傳竟莫徵,石魚曾說見臨平。大明一出群陰伏,此鼓從今不復鳴。
離得東山三舍無,高牙紅旆擁前途。津頭候吏猶鄉語,腰下懸魚是舊符。尺檄可能收大海,奚囊恰好貯西湖。中朝文武如公少,莫訝麒麟著豎儒。
粵自辭神武,超然絕世紛。前身疏太傅,今日范忠文。圃樹寒留月,湖波冷浸云。懸知千載下,此地想遺芬。
愁向胡天別塞垣,一聞南雁一銷魂。妾心縱得隨明月,解近君王不解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