哭舍弟明叔集杜四首 其四
已知嗟不起,蕭瑟九原中。
童稚思諸子,殘生一老翁。
江湖漂裋褐,慟哭起悲風。
故國愁眉外,無勞問轉蓬。
已知嗟不起,蕭瑟九原中。
童稚思諸子,殘生一老翁。
江湖漂裋褐,慟哭起悲風。
故國愁眉外,無勞問轉蓬。
早已知道你逝去無法復生,你在那蕭瑟的九泉之下。孩子們想念著你這位叔叔,我這殘生只剩孤獨老翁。我身著粗布短衣漂泊江湖,悲痛的哭聲引得悲風乍起。故鄉遠在愁眉之外,不必再問我這如轉蓬般漂泊的人了。
嗟不起:嘆息人已去世不能復生。
九原:指墓地。
諸子:這里指舍弟明叔。
殘生:指余生。
裋褐:粗布短衣,泛指貧苦人的衣服。
轉蓬:隨風飄轉的蓬草,常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題和內容可推測,是詩人在舍弟明叔去世后,懷著悲痛之情集杜甫詩句而成。當時詩人或許正處于漂泊的生活狀態,弟弟的離世更增添了他的孤獨與哀傷。
這首詩主旨是哀悼舍弟,其突出特點是集杜而成卻自然流暢,情感真摯動人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大作,但展現了詩人對杜甫詩歌的運用能力和深厚的情感表達。
久矣東墻綠萼梅,西墻雙桂一風摧。
兒時我母教兒地,母若知兒望母來。
三十四年何限罪,百千萬念不如灰。
曝檐破襖猶藏篋,明日焚黃只益哀。
相逢不作少年看,
老著衣冠各強顏。
明日龜陵分手后,
音書又隔幾重山。
蒼頡不識篆,蟲鳥開天荒。史籀不識楷,古法遺鐘王。圣人作書祖造物,天地不得留微茫。
草書有名理,盛自漢與唐。杜度埒崔瑗,狂素階顛張。心法授受縱奇變,牢籠百態驚愚盲。
譬如彼蒼鑄萬類,物具一體無相妨。飛潛動植各有勢,短長肥瘦誰能量。
又如將軍坐帷幄,運籌百萬網在綱。韓信兵多多益善,指揮方位爭趨蹌。
方其執筆時,意靜神飛揚。洪爐火激迸列缺,晶盤冰滑流珠芒。
蒼鷹盤云縮爪甲,奇石攫壁春硠硠。陰陽姤接作向背,子母孕化交縱橫。
枯槎百圍臥瀚海,女蘿千丈縈扶桑。忽然墨冷筆華澀,陡接渤澥波瀾狂。
書成不快意,大叫周回廊。舉頭天尺五,云物相低昂。
欲碾太山為研石,欲抉東海為墨莊。凌鑠大塊寫生態,睥睨云漢摹天章。
二十八宿走且僵,帝女大笑揮霞觴。丈夫師古但師意,安能描頭畫腳忍與朽骨爭媸嬙。
我歌草書歌未央,飄風驟雨來虛堂。依稀不曉神靈意,莫向蛟龍攫處藏。
記天街一條軟繡,馬蹄催送歸意。杏花開滿旗亭路,又早蘆花風起。
人去矣,看一棹秋江,萬里還千里。宦游誰比。有處處青山,題詩選勝,莫厭折腰米。
天涯好,最好武夷仙地。榕城萬綠如水,放衙聽鼓何曾慣,且學黃綢擁被。
成臥理,料養鶴調琴,都在紅蕉底。訟庭無事,但竹馬騎來,兒童笑說,領略荔枝味。
萬方多難我何之,憔悴京華有所思。
早歲文章貂尾賤,少年情性虎頭癡。
不投健筆羞捫虱,誰叩晨鐘警睡獅。
此意自憐還自惜,秋心揉碎莫題詩。
古岸簇青莎,同亭枕碧波。
野云連樹密,春水過田多。
村女坭侵骭,郊童雨滿蓑。
不知農作苦,群唱插秧歌。
豈待孤城破,方嗟力莫支。從來畺守義,敢以死生辭。
亂刃交揮處,危冠獨坐時。相持不相殺,鼠輩爾何知。
裂眥呼狂寇,奚煩講說多。斷頭身自分,抗手意云何。
厚貌徒為爾,孤臣矢靡他。空勞樽酒獻,罵坐更高歌。
猝為群盜困,遑敢學文山。且盡從容義,聊驚丑類頑。
單辭明順逆,正氣懾神奸。反覆誰家子,相看祇厚顏。
是豈天良見,環觀涕泗揮。但期能悔禍,豈必與生歸。
伏劍余何憾,投戈汝莫違。漫收吾骨葬,暴露益光輝。
落拓江湖壯志違,
扁舟何日掛帆歸?
傷心累卻深閨婦,
無歲秋風不寄衣。
勤就燕然手重摩,功名鐘鼎轉嵯峨。東山詎肯終安石,銅柱從來倚伏波。
輸挽定勞黃發久,林泉忽藉碧云多。休言晝錦春如海,袛恐蒲車只尺過。
一疏批鱗乞此身,手持優詔掛朱輪。粉郎滿坐推先達,蓮府諸公拜后塵。
柳色漸隨蘭棹遠,梅花亂撲酒莼新。懸車綠野從容日,正及云林醉好春。
鵝筒慣寫紅夷字,
鴃舌能通先圣書。
何物兒童真拔俗,
瑯瑯音韻誦關雎。
乳燕飛飛竹色深,
阿樞嬌賀想同斟。
要知此日婦姑意,
便是南方子父心。
藕花短短葦花齊,漁艇秋煙草閣西。
出寺溪云隨意遠,過橋山月趁人低。
與誰相對惟孤鶴,何處尋僧信杖藜。
砧杵不聞千戶靜,蕭蕭城闕夜烏啼。
御宇恢皇化,傳家葉至公。
華夷臣妾內,堯舜弟兄中。
制度移民俗,文章變國風。
開成與貞觀,實錄事多同。
不辭傾倒為君甜,只要教君脫舊粘。眨上眉毛還蹉過,莫令唇齒帶廉纖。
非但桃花與杏花,萬家春色總吾家。花須造化無人會,月落空庭竹影斜。
三尺刳桐表里渾,個中特地好乾坤。禪流不用窺門戶,卻怕針鋒著面門。
渠家世代惡兒孫,激箭機鋒不易親。鬧處逢人遭一剳,可憐多少負恩人。
打頭不遇作家,謾說俱輪先度。
饒伊諸漏頓超,到底終成染污。
不染污,活眼點開,光吞寰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