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池望月
娑羅散影自蘢蔥,水月相涵妙諦通。
世界冰壺歸眼底,禪機明鏡在胸中。
八功德本無泥滓,七寶裝寧待斫礱。
好與老僧同領略,澄潭證取萬緣空。
娑羅散影自蘢蔥,水月相涵妙諦通。
世界冰壺歸眼底,禪機明鏡在胸中。
八功德本無泥滓,七寶裝寧待斫礱。
好與老僧同領略,澄潭證取萬緣空。
娑羅樹的影子錯落有致,枝葉繁茂蔥蘢,水中月與天上月相互交融,仿佛領悟了精妙的佛理。整個世界如冰壺般澄澈盡收眼底,禪機如同明鏡般在心中清晰呈現。八功德水本就沒有泥污雜質,七寶裝飾何須再去雕琢打磨。正好與老僧一同領略這境界,在清澈的潭水中證得萬緣皆空。
娑羅:娑羅樹。蘢蔥:草木青翠茂盛的樣子。
水月相涵:水中月與天上月相互交融。妙諦:精妙的道理,這里指佛理。
冰壺:比喻心地純潔,也指清澈的世界。
禪機:佛教禪宗所宣揚的機要秘訣。
八功德:佛教稱具有八種功德的水,即一甘、二冷、三軟、四輕、五清凈、六不臭、七飲時不損喉、八飲已不傷腹。泥滓:泥污。
七寶裝:用多種珍寶裝飾。斫礱:雕琢打磨。
萬緣空:一切因緣皆空。
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在蓮池邊,面對寧靜的自然景象和佛教氛圍,引發了對禪理的思考和感悟。在佛教寺廟的環境中,受佛教文化熏陶,從而創作了這首表達對佛理領悟的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佛教禪理的領悟和對萬緣皆空境界的追求。其突出特點是充滿濃厚的佛教色彩,運用多種佛教意象和象征手法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,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佛教文化的探索和表達。
尋壑逐飛鳥,持觴送歸鴻。
不解世俗書,稽古何所蒙。
久矣川效珍,矧茲山不童。
應容陶隱居,佳眠聽松風。
董侯朝饑雷殷腹,咄嗟無人羞豆粥。
杜陵太瘦緣作詩,玉川辛勤坐憎俗。
細君截髪恐未暇,有弟能令餉君粟。
不妨更就乞檳榔,他日金柈供一斛。
洶洶瀾無際,滔滔勢欲東。
百川容莫量,三島杳難窮。
天淡祠堂古,云低客路通。
暫來回首懶,歸轡逐西風。
今晨定何祥,桃柳各映戶。
粉團高氣薰,鵝{炙火=肉}椒菜覆。
朝餐隨土風,杯酒晚來具。
彩絲纒祭筒,畫楫夸競渡。
楚人哀怨情,正以屈子故。
當年葬魚腹,蓋坐入宮妬。
榮華一時好,放逐千載慕。
得失吾不知,持杯自欣豫。
欲念山阿人,臨崖九秋樹。
袖手謝鼎來,屬袂推不去。
兀爾自忘緣,湛然隨所遇。
稱譏洶濤波,渤澥恬喜怒。
云氣浮高棟,波瀾遶古城。
雨余山更碧,葉下水逾清。
燕語留秋色,鴉聲落晚晴。
昔王歌舞地,帆急見山行。
鼠鏖觸蠻兵,客夢寒窗短。牛斗掛闌干,起視夜參半。
虎頭丹青手,欲畫澀回腕。兔尖渴陶泓,得句亦不漫。
龍沙懷石友,羽觴舊無算。蛇飛梵王壁,絡繹壯神觀。
醉踏吳沙歸,轉眄歲月換。羊腸自詰曲,馳道方晏晏。
旋攜古菱花,悟罷如冰泮。雞園談妙口,當我一笑粲。
狗監浪延譽,凌云非吾愿。豬蹄祝污邪,舉世良可嘆。
脂車離郊園,潛筠人許長。
歸來十畝陰,縹節已儲霜。
畦畛日將蕪,況復病在床。
亭亭望五老,煙云晚蒼茫。
阿彤荷衣時,迺與此山別。
愿言奉巾屨,不復苦炎熱。
歸來出新詩,老眼聊一閱。
雖非天姥句,淺凈亦可悅。
一氣本無息,春風花又開。
景多閑后見,詩好靜中來。
午枕莊周夢,東軒靖節杯。
不須籬畔菊,能制暮齡頹。
扶出離明一洗光,懔然忠義合穹蒼。
天教世祖中興漢,人服汾陽再造唐。
道大耕莘同至樂,功成釣渭踵遺芳。
身為天下安危寄,未許清閑事退藏。
憶昨謝幼輿,宜著丘壑中。
論交曲糵底,愁絕連樽空。
自我失此士,清夢隨歸鴻。
封胡與羯末,安知無余風。
夜語僧窗雪載涂,別來夏木又扶疏。
兩牛鳴處地非遠,萬竹陰邊吾所廬。
兒能竊聽從忘簟,子盍徐行可當車。
莫訝南鄰狂處士,摻撾傾坐一軒渠。
花到清明際,隨春渡虎溪。
勾牽木芍藥,流落古招提。
獨喜孤芳在,何妨眾草齊。
定知妃子意,不解謫仙題。
憶昔尋遠山,停策康王谷。
煙昏鐘韻微,林茂鳥歸速。
羽人雖稀少,落日見樵牧。
徘徊臨清溪,溪魚白于玉。
并游幾何人,槁葉下喬木。
回首十年夢,前塵那可復。
欲去且少留,殘霞帶孤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