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蟬
自辟筠鄉五畝陰,蟬聲無處不相尋。炎天喚起秋蕭索,便擬乘風繞鄧林。
新蟬無數咽瑯玕,引惹涼生六月寒。已自東山譽高潔,未須丹翅擬笙鸞。
自辟筠鄉五畝陰,蟬聲無處不相尋。炎天喚起秋蕭索,便擬乘風繞鄧林。
新蟬無數咽瑯玕,引惹涼生六月寒。已自東山譽高潔,未須丹翅擬笙鸞。
自己開辟了五畝翠竹成蔭的地方,蟬聲到處都能尋到。炎熱的夏天里蟬聲喚起了秋天的蕭瑟之感,便打算乘風環繞鄧林。無數新蟬在翠竹間鳴叫,引得六月生出涼意。蟬早已在東山贏得高潔的贊譽,不必用它紅色的翅膀去比擬笙鸞。
筠鄉:種竹的地方。
鄧林:神話傳說中夸父逐日時棄其杖所化的樹林。
瑯玕:翠竹。
東山:可指代隱居之地,這里或暗示蟬的高潔隱居形象。
丹翅:紅色的翅膀,形容蟬。
笙鸞:笙和鸞,常指美妙的聲音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夏日,在自己開辟的竹林中,可能當時社會環境較為平靜,詩人心境閑適,借蟬聲抒發自己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向往。
這首詩以蟬為主題,通過描寫蟬聲和蟬的形象,贊美了蟬的高潔,反映了詩人的志趣。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借物抒情的創作手法,有一定的藝術價值。
花莖雖比葉莖長,花氣何如葉氣香。寄語溪邊采蓮女,留將葉葉覆鴛鴦。
憶參元帥古襄州,幾度莎場馬打毬。鞍轡鬧裝都一樣,野夫不著皂貂裘。
少日五長王散騎,晚年三絕鄭臺州。生來不作紅塵夢,到了青山伴白頭。
死不必孫與子,生不必父與祖。突作憑陵千古人,依然寂寞一抔土。道場山陰五十秋,那能華表鶴來游。君看太華蓮花掌,應有笙歌在上頭。
洛水微寒澹晚秋,從教風雨打船頭。莫嗔宿昔愛霜菊,可是平生怕督郵。未辦作詩論句法,且當貰酒消人憂。白眉清眼見小阮,共臥淮山百尺樓。
春明久已賦懷歸,南國秋山澹客衣。游戲一官聊寄托,棲遲三徑任依違。花慵白日呼僮睡,草郁青軒看鶴飛。明月相思梨樹白,漁竿冷落滏陽磯。
至理無親疏,近情分苦樂。身心我不知,一味隨倒卓。始終同勞勞,趣避省營度。汝亦待神明,悲歡要先覺。苦樂雖夢幻,忘形焉可學。日夕相體悉,一解一切縛。此理須稔知,且勿候凋落。我固候化遷,悠悠欣所托。
曲折文場論未公,依然李白雜桃紅。莎菲作據堪興獄,盧代成灰不算功。徒使英雄垂涕淚,總教瓦雀占春風。飛行遠出囂塵外,眼底人間一粟同。
冰心鏤月,瑯抱凌云。伴蕓窗幽寂。羅浮小筑,攤卷久、芳意冷凝瑤席。無窮清福,問君是幾生修得。看碎瓊、飛落林梢,點上添香人額。絳云萬軸牙簽,更嚼雪餐花,斯樂何極。倦拋湘帙,長嘯處、鶴夢驚回香國。逋仙老去,算只有、先生同癖。恐舊盟、誤了春風。收入畫圖三尺。
阿脩羅王手所障,盧祛虱吒心定知。一念多生人我垢,能令天眼作昏眵。
佳期竟不歸,春日坐芳菲。拂匣看離扇,開箱見別衣。井梧生未合,宮槐卷復稀。不及銜泥燕,從來相逐飛。
金華自昔多文獻,繼者何人久未聞。勝地良才終不乏,及時培養在諸君。
綺筵雕俎換新聲,博取瓊花出玉英。肯信博陵崔十四,平生愿作樂中箏。
不在山林不市朝,且將圖史當漁樵。桂花想見秋來盛,香滿西風取次飄。兄弟塤篪人所推,棣華堂里遠相思。艱難世路風霜急,正是鹡鸰原上時。親賓情話款衡門,把酒揮毫氣吐云。何日寬思返三徑,一樽重與細論文。小閣崢嶸面九峰,暮天秀出碧芙蓉。孔明本有躬耕志,卻合歸來看臥龍。畫舫臨流四面通,綠窗面面有清風。年來始會虛舟意,正在江湖波浪中。縹緲危亭枕曲池,紅妝翠羽自參差。晚涼小飲誰同醉,定把圓荷當屈卮。境寂心閑物物宜,倚欄更看嶺云飛。曉猿夜鶴應思我,正好歸時猶未歸。畫棟飛檐俯碧流,何時歸去艤扁舟。不須更把塵纓濯,直取冠裳裂即休。
詞臣三命領成均,帝念留京典樂新。不謂江山收麗藻,直將文物借陶鈞。宮衣暫輟金華席,江月晴分璧沼春。誰向東都引奇士,青云高閣想平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