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破山寺用常少府韻
北郭崦嵫接,支筇訪道林。
潭空千月印,寺辟萬松深。
蘚碣通禪悟,風幡見佛心。
悠然攢玉槊,天半鳳鸞音。
北郭崦嵫接,支筇訪道林。
潭空千月印,寺辟萬松深。
蘚碣通禪悟,風幡見佛心。
悠然攢玉槊,天半鳳鸞音。
城北連接著崦嵫山,我拄著竹杖探訪佛寺。潭水空明映出千萬月影,山寺隱于萬松深處。長滿苔蘚的碑碣通向禪悟之境,風中的經幡顯現佛性本心。悠然間群峰如玉矛攢聚,半空傳來鳳鸞般的清越梵音。
崦嵫(yān zī):山名,傳說為日落之處,此處指山的方位或具體山名。
支筇(qióng):拄著竹杖。筇,竹名,可制杖。
道林:佛寺,此處指破山寺(今江蘇常熟興福寺)。
蘚碣(xiǎn jié):長滿苔蘚的石碑。碣,圓頂的碑石。
風幡:風中飄動的經幡,佛教中象征佛法傳播或心性波動。
玉槊(shuò):玉制的長矛,此處形容山峰尖聳如矛。
鳳鸞音:比喻梵音清越,如鳳凰、鸞鳥的鳴叫聲。
破山寺即常熟興福寺,為唐代名剎。此詩為和常少府(生平不詳)之作,推測創作于詩人游覽破山寺時,與友人唱和以抒禪懷。具體時間無明確記載,當在唐代山水詩與禪文化交融的背景下。
詩通過描繪破山寺的清幽環境與禪意場景,展現詩人對佛理的體悟。結構上由遠及近,從山景到寺內,再到空際聲響,層層遞進;意象空靈,語言凝練,是山水與禪意結合的佳作。
弭節江城何許時,蘭芽桃萼正芳菲。
孰知南紀物華好,誰謂平生心賞違。
帝子閣前春盎盎,征君湖上日暉暉。
諸君行樂但取醉,車殆馬煩何必歸。
黑頭異日掛冠歸,親植杉松見百圍。
閑過一生從古少,兼全五福似公稀。
手抄萬卷筆猶健,身倚孤筇行若飛。
寄語輕鷗莫驚顧,南州高士已忘機。
仙桂月團團,支提獨夜寒。
星稀更云斂,露下覺衣單。
須信天宮迥,誰言世界寬。
三生舊游衍,一見一盤桓。
南海先生不諱窮,鬢髯如戟氣如虹。
異時磅礴風塵外,今日低回文課中。
政事有誰咨蹇老,功名未合愧終童。
何人為草陽城薦,臺閣差差振古風。
嘆息復嘆息,丹砂為土玉為石。
誰家女兒妙無敵,日日當窗淚霑舄。
問之何思復何憶,深顰欲語語不得。
回身抱琴不回面,清商自寫昭君怨。
朔風蕭蕭霜月懸,萬里胡沙鳴一雁。
此聲此意太分明,猶恐君侯未會情。
從頭卻欲為君說,恐君斷腸君勿聽。
黃鶴一去已千里,雉子高飛亦能幾。
人生長短要自裁,嗟爾此身今已矣,刺刺促促徒為爾。
七峰玉立相排蕩,寶閣翚飛云雨上。
雪余璀璨映寒空,雨霽參差入晴望。
閣中禪老更壁立,下視群山丈人行。
蛟龍頭角碧潭寒,江南赤地空惆悵。
黔雷運天機,四氣莽回互。
始玩春載陽,欻見歲云暮。
孰知老境侵,轉覺夙尚誤。
吾聞昆侖墟,上有不死樹。
安得攀其條,奇齡儻能度。
欲界浩無窮,天王部落雄。
誰知貝葉地,即是水精宮。
烏塔秋聲里,鸞岡晚照中。
先賢多妙句,欄楯入西風。
逍遙金地與人疏,山靜風光碧有余。
開筑當年看錫卓,焚修今日聽星居。
靈株瑞草人難識,明月清風室更虛。
坐久半天瓊珮響,泠泠此理屬真如。
龍山四面何蜿蜒,下有黃云二頃田。朝來爽氣入吟思,外家吾叔真才賢。
十年不見令人瘦,一日相逢開口笑。已呼小吏辦酒樽,更遣官奴歌水調。
燒鐙軟語為情親,竹葉榴花俱可人??蜔o庸歸此道意,一曲驪駒何足云。
銀鉤玉唾粲側理,筆端逍遙有能事。鼎來富貴更妙年,枳棘棲鸞聊復爾。
撩人縢六索題詩,頼有支郎為解圍。
永夜祇宜燋兔好,彤云不見織烏飛。
少林未許齊腰立,青女無端接手歸。
想得廬山幽絕處,灑林壓竹更增輝。
一夜花飛殿暮冬,曉驚銀色現前峰。
增肥幻質饒冰柱,埋沒虛名嘆瓦松。
素紙不書思雪老,白圭無玷憶南容。
知君豈乏扁舟興,哦罷新詩興已慵。
角巾拂彈棋,運斤斲蠅翼。
當時未得妙,豈暇日入息。
譬如河漫流,難以一簣塞。
飲食男女間,嬉笑中盜賊。
要須了其原,及此未曛黑。
庵外無人誰過前,老松千丈獨參天。
煮茶春水漸過膝,卻虎短墻才及肩。
已退晚云歸浩浩,未分芽菊競鮮鮮。
客來問我何時住,笑指松枝數歲年。
去年徐郎詩句新,今來徐郎思不群。
帝子樓前閱秋浪,秦人洞口入朝云。
忽思赤壁過吾弟,更向舒州迎細君。
及此瓦盆春酒滿,燒燈夜雨重論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