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坐書懷 其二
微雨灑輕塵,春郊送遠矚。
草木有生意,萋然變微綠。
吾心本澹蕩,胡乃自局束。
倚杖數過鳥,緣源尋水曲。
即事自蕭灑,何必更秉燭。
世路有夷險,知足庶無辱。
日暮復歸來,圍鐙煮醽醁。
微雨灑輕塵,春郊送遠矚。
草木有生意,萋然變微綠。
吾心本澹蕩,胡乃自局束。
倚杖數過鳥,緣源尋水曲。
即事自蕭灑,何必更秉燭。
世路有夷險,知足庶無辱。
日暮復歸來,圍鐙煮醽醁。
細密的雨絲輕灑,沾濕了路上的微塵;春日的郊野,適合極目遠眺。草木煥發生機,漸漸泛起淡淡的綠意。我的心本應淡泊坦蕩,為何要自我拘束?倚著竹杖數飛過的鳥雀,沿著溪源探尋曲折的水灣。眼前的事物已足夠瀟灑,何必再點燭夜游?世間道路有平坦有艱險,懂得滿足才能避免屈辱。天色將晚我又歸來,圍坐燈前煮飲美酒。
澹蕩:淡泊坦蕩,無拘無束。
局束:拘束,束縛。
萋然:草色茂盛的樣子,此處指草木萌發的生機。
蕭灑:同“瀟灑”,自然灑脫,不拘謹。
醽醁(líng lù):古代一種有名的美酒。
此詩當創作于春日,詩人于郊野漫步時,見草木萌發、微雨沾塵之景,觸景生情。或因生活中偶有煩憂(“胡乃自局束”),轉而通過觀察自然、享受當下消解愁緒,最終以“知足庶無辱”“圍鐙煮醽醁”的自適作結,反映其對平淡生活的珍視。
全詩以春日郊行所見所感為線索,由景及心,由外而內,既描繪了生機盎然的自然圖景,又展現了詩人自我調適、知足常樂的人生智慧,語言清新質樸,情感真摯自然,體現了傳統文人對“樂在當下”的生命感悟。
盤陀江上水仙神,秦繆樓中弄玉身。邂逅一番明月夜,蕭條幾度杏花春。嫁后形容難不老,畫中顪色易成陳。憐儂正是文君輩,不嫁成都渴死人。
并入招提境,慈云護吉祥。飛來山共碧,映處谷為光。縹緲諸天外,紛綸慧日旁。蕭齋能禮客,時擬惠休章。
天地唯空闊,幽居亦靜深。畏綸鰩有翼,舐鐵貊何心。煙到柳邊白,潮生花外陰。熱情都去盡,不用斸黃芩。
睡馀晚色上,四壁蛩聲啾。涼月滿庭白,寒燈一點愁。眇眇猶若夢,恍惚又謂起。醒夢若俱非,不知何所似。慨然長嘆息,生死即如此。
西窗無月問詩仙,懶上南樓帶酒眠。風雨驕頑真若此,管弦喧沸亦徒然。江魚透網憂生水,香稻含胎望鹵田。良夜幾何秋已半,清光萬里看明年。
二十余年備掖庭,紅顏消渴每傷情。三弦彈處分明語,不是歡聲是怨聲。
忍教飛雪掩梅妝,彼此相思許兩忘。君若有心恒久遠,可于春始覓行藏。
四月溪深花氣微,遠煙明滅閃晴暉。柳條蘸水碧于染,麥穗連云黃不稀。雙燕掠波分畫槳,片霞生雨灑春衣。同舟況是高陽侶,汗漫三江未擬歸。
微雨初睛蓓蕾開,更教長袖夜深回。開時正好留連看,待到飄零幾客來。
貞女信無矯,傍鄰也見疑。輕生本非惜,賤軀良足悲。傳芳托嘉樹,弦歌寄好詞。
妾心如鏡面,一規秋水清。郎心如鏡背,磨殺不分明。郎身如紙鳶,斷線隨風去。愿得上林枝,為妾縈留住。
曉起空庭月在松,惠山寺里正鳴鐘。詩人訪我來何早,第七峰前一短筇。
蘿翠松青護寶幢,煙波萬里送飛艭。真人舊有吹簫事,俱傍明霞照晚江。
笑里低眉引醉波,閬風秋月一聲歌。明知畫燭無情物,何是尊前淚更多。
名山有約昔淹留,岐路沉吟憶舊游。竹里聞雞遲見日,花邊鳴鴂早知秋。風塵老我同漂梗,云水何人更倚樓。從此居亭應有主,不愁無地牧頑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