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山宣圣廟竊見太守黃公題名有作 其二
數仞環分一徑深,
講筵深處暮煙沈。
金鈴木舌新揚意,
忠孝昭昭剌史心。
數仞環分一徑深,
講筵深處暮煙沈。
金鈴木舌新揚意,
忠孝昭昭剌史心。
數仞高的圍墻環繞,分出一條幽深小徑;講學坐席的深處,傍晚的煙霧正沉沉。銅鐘木鈴新揚起宣揚的意旨,忠孝的美德彰顯著刺史光明的內心。
數仞:古代八尺為一仞,數仞形容圍墻高峻。
講筵:講學的坐席,此處指宣圣廟中傳授儒家經典的場所。
沈:同“沉”,指煙霧低沉。
金鈴木舌:金屬鑄造的鐘與木舌的鈴,古代用于宣布政教法令,此處代指宣揚忠孝的工具。
刺史:即詩中提到的太守黃公,漢代后為州郡最高行政長官。
詩為作者游覽南山宣圣廟(孔廟)時,見太守黃公題字有感而作。背景或為當時推崇儒家教育,太守黃公通過孔廟題字宣揚忠孝思想,作者借此詩呼應其教化之舉。
詩以孔廟環境為引,通過講筵、金鈴木舌等意象,點明太守黃公宣揚忠孝的用心,主題明確,語言平實,體現對儒家倫理與地方官員教化行為的肯定。
莫辭旌旆拂炎蒸,專對還推賜也能。石過郁林真可載,山高銅柱更須登。中朝正朔行無外,絕徼殊妝睹未曾。別后玉堂長見夢,富良江上夜深鐙。
行蹤忽似羽毛輕,奄忽能兼十里程。煙火數家連野戍,漁燈幾點傍蕪城。人民左衽污胡俗,山水中原換帝京。獨有茅堂今夜月,清光猶似舊時明。
以臣事君,大臣之義。公在相位,實克有是。嫉惡匪隘,檢身益嚴。弗丏恩澤,世稱爾賢。
曾向昭容于內傳,綠綈親押圣人前。三千里路秦宮月,和雪和煙到楚天。
老圃關河隔,憐君歲晚同。透林茶灶火,入肘釣絲風。酣夢攻書癖,衰顏謝錦紅。病多先怯酒,何必問新豐。
貫寵刑家吉,班儀執事虔。共看金冊出,特使上公傳。藩器宜皇子,宮釐啟奉先。嬪媯夙虞德,累葛定周賢。
莽莽風沙溷此身,眼明云水得斯人。今無古有士相見,花好日長天莫春。畫餅聲名聊啖俗,傾河意氣對披真。艤舟正好同吾發,別一仙源可問津。
釣竿方欲展絲綸,獨向山房訪可人。但覺煙霞隨步武,不知身已在三神。
轟雷拔地虎般雄,三寸毛錐萬斛風。得句逢人懷姓字,于時積學尚漂蓬。諸侯上客堪驚座,筆墨詞人慣吐虹。讀我新詩初剪拂,如傾玉醴起衰慵。
冰輪飛上,正金波翻動,玉壺新綠。風帽還攲清露滴,凜凜微生寒粟。白玉樓高,水精簾卷,十里堆瓊屋。千山人靜,怒龍聲噴蘄竹。夜久斗落天高,銀河還對瀉,冷懸雙瀑。此地人間何處有,難買明珠千斛。弄影人歸,錦袍何在,更誰知鴻鵠。素光如練,滿天空掛寒玉。
云擎翚檻翠巖巔,石老松皴不計年。舉世覺來空白日,幾人游去上青天。醉看絕壑都無地,嘯倚清風只恐仙。花晚春殘無限意,他時回首定依然。
對酒聯舟忽異鄉,曲江回望粵山長。九成臺上簫韶遠,二相樓前草木香。春殿獨搖蒼水佩,秋風偏灑碧荷裳。徘徊家國情何限,云白天青自一方。
短亭放腳小軒渠,從險趨平本一涂。掌上煙川三百里,蜀都風物似吳都。汗青孰與老黃間,能為君王把蜀山。懊惱秋風吹客鬢,一年三過劍門關。
商略平生,記曾相識,漫向人間游戲。斗落榕南,月明梅北,風光盡收吟里。奈昨夜,書花片,心香卻難寄。夕陽外,舊巢痕,燕知何處。情宛在。吾亦倦游老矣。續夢煮秋燈,悵花都、耆宿余幾。墨沈留巾,數風流、公去無二。便閑敲茗碗,已是有人沈醉。
脫帽南山政事馀,無禪本性亦如如。前身不是山僧化,肯與山僧作草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