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簡毛秋岑
名場蟬蛻歌式微,
重來燕市故識稀。
冠裳久乏真知己,
俠義終歸大布衣。
野鳥野花足寄傲,
醉歌醉哭咸忘機。
況君不趿信陵履,
春光誰復能羈違。
名場蟬蛻歌式微,
重來燕市故識稀。
冠裳久乏真知己,
俠義終歸大布衣。
野鳥野花足寄傲,
醉歌醉哭咸忘機。
況君不趿信陵履,
春光誰復能羈違。
在名利場中如蟬蛻般脫身,吟唱著世事的衰落;再次來到燕市,舊時相識已寥寥無幾。官宦之中長久缺少真正的知己,俠義精神最終屬于平民百姓。野鳥野花足以寄托傲世的情懷,醉時放歌、哭號都忘了機心計較。何況你不攀附權貴的行跡,春光又有誰能束縛阻擋呢?
名場:追逐功名的場所,名利場。
蟬蛻:像蟬脫殼一樣擺脫,比喻脫離名利場。
式微:原指事物衰落,出自《詩經·邶風·式微》,此處指世事衰微。
燕市:指今北京一帶,因戰國時屬燕國而得名。
冠裳:本指官服,代指官宦階層。
大布衣:平民百姓,古代平民多穿粗布衣服。
寄傲:寄托傲世的情懷。
忘機:消除機心,指不存算計、無防備。
趿(tā):拖著鞋子。
信陵履:借指權貴的行跡,信陵君為戰國四公子之一,代指權貴。
羈違:束縛、阻礙。
此詩為詩人再次來到燕市(今北京一帶)時所作。面對故舊稀少、官場上缺乏真知己的現狀,詩人感慨世態炎涼,轉而推崇平民中的俠義精神,并以此詩寄贈友人毛秋岑,表達二人超脫世俗、自在灑脫的共鳴。
全詩通過對名利場的厭倦、官宦知己難覓的感慨,轉而贊美平民俠義與自然灑脫,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、淡泊自守的人生態度。語言質樸凝練,用典自然,對比鮮明,凸顯對真性情的推崇。
相約春游同出城,驅車淺草馬蹄輕。花迎遠客都含笑,犬吠生人不住聲。桑柘半村陰未密,葡萄十里蔓交橫。小樓也適登臨興,山色溪光照眼明。
蒹葭一方。煙霞趣長。荷衣蕙帶徜徉。有先生草堂。松荒菊荒。猿亡鶴亡。后人憑吊蒼涼。剩空山夕陽。
小集宜群季,春游喜北陂。一觴愁亦盡,四矢晝能移。晚日明皮鵠,微風叫餓鴟。將軍推善射,不信數仍奇。
詩吟雪浪景遺風,激石奔流宛在中。湖畔納涼饒勝景,榜書題石重潘公。
桂江幾千里,新水下渾渾。偶動乘流興,堪浮五石樽。今朝江水濁,云日汩虛明。我欲澄流滓,中流見太清。
趙州柏樹太無端,境上追尋也大難。處處綠楊堪系馬,家家門底透長安。
針懶拈。香懶添。仲春天氣喜游園。相呼楊柳邊。愛春妍。惜春旋。一夜催殘風雨天。飛花滿畫簾。
退傳清門世有才,使君嘉譽藹中臺。未甘文墨工彫篆,聊取圭符試剸裁。壟上勸耕春晼晚,山前聞笛月徘徊。明朝建隼臨長道,回首仙廬拂斗魁。
游宦梁園溯舊蹤,循名兩錄薦書中。衙前草映琴堂綠,門下花簪杏苑紅。撰述素欽韓筆健,清貧遑惜阮囊空。廿年滄海歸帆速,偕老田園意本同。
建瓴舴艋溯奔湍,圖畫應知俗手難。煙帶春痕上山翠,晴烘水氣破江寒。津亭花繞朱幡隊,野寺松藏白玉壇。欲向云崖刻詩句,他時留與掃苔看。
秋日園林千橘香,柴門幾席秋風涼。我寄冥心與蘿月,閒傾尊酌問羲皇。秋風瑟瑟吹寒草,萬事推移那可保。山中野父本無愁,白日相看霽懷抱。欲訪喬松絕世名,人寰親侶不勝情。婆娑素卻是非障,宛在蓬瀛頂上行。往有高人李謫仙,停杯向月問秋天。即今汗漫清狂賞,又見風流期昔賢。
籬邊野外多眾芳,中有松柏參天長。落花游絲白日靜,玉杯錦席高云涼。舟輯渺然自此去,人生會合不可常。臥龍躍馬俱黃土,金谷銅駝非故鄉。濁醪粗飯任吾年,自斷此生休問天。袞職曾無一字補,將詩不必萬人傳。深山大澤龍蛇遠,復道重樓錦繡懸。一臥滄江驚歲晚,斷腸分手各風煙。獨宿江城蠟炬殘,匣琴流水自須彈。浮云不負青春色,玉座應悲白露團。復有樓臺銜暮景,也從江檻落風湍。看君誼著五喬履,直道無憂行路難。
金戈鐵驄。腰閑角弓。男兒束發從戎。戰陰山朔風。將軍數窮。功高不封。沙場多少英雄。只幽磷自紅。
漢家禮樂中興日,南海斌斌盛簪黻。太丘華胄尚書公,帝曰司空朕良弼。君為司空之仲子,奕代風云應時出。縱橫錦綺擅才華,參錯璣衡富經術。西行待詔金馬門,五色紛綸彩毫筆。況逢天子坐明堂,延引豪英攬八荒。千言射策趨蓬觀,七字能詩和柏梁。雨露當春重沾灑,驊騮得路偏騰驤。豈惟召入游梁客,君今文學稱賢良。此時送君向京闕,一尊且醉寒江月。長途楊柳漸成絲,到日梅花尚含雪。躊躇珠浦別,跌宕金門謁。一朝安世誦亡書,看給相如尚方札。
書劍風塵歲月多,還鄉何處借明駝。縱非韓范知憂國,未習孫吳愿荷戈。花半開時人欲笑,月初圓似鏡新磨。昨宵猶得江湖夢,擊楫臨風發浩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