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湯堯文朱子忠看菊二首 其一
拒霜花傍石闌干
家有青氈坐不寒
聞道宜城新釀熟
應知不厭客頻看
拒霜花傍石闌干
家有青氈坐不寒
聞道宜城新釀熟
應知不厭客頻看
菊花依傍著石欄桿生長,家中有祖傳的青氈,坐著也不覺得寒冷。聽說宜城的新酒已經釀好了,應當知道不會厭煩客人頻繁前來觀賞。
拒霜花:菊花的別稱,因秋霜時節開放得名。
青氈:典出《晉書·王獻之傳》,指祖傳舊物,此處代指家中有舊物或家境尚可。
宜城:地名,今湖北宜城,古代以產酒聞名。
釀熟:指新酒釀制完成。
頻看:頻繁來訪觀賞。
此詩或作于秋季,詩人與友人湯堯文、朱子忠同賞菊花時。家中有祖傳舊物(青氈),又聞宜城新酒釀成,友人相聚賞菊飲酒,故賦詩記此樂事,反映秋日閑適生活。
全詩通過秋日賞菊、家有舊物、新酒初熟等生活細節,展現與友人相聚的閑適愉悅,語言質樸自然,用典含蓄,體現詩人對平凡生活的熱愛與滿足。
借居臨官道,堂陰俯長河。前車接來軫,從棹紛相摩。我獨居其間,超然嘯而歌。頗從故人語,安用高軒過。旁有五畝園,不知主誰何。時能曳屐往,豈異吾山阿。
翠被閒尋有故香。重幃深閉怯新涼。風鈴微顫月微黃。響入聞根余斷續,心游寂處漸微茫。一鐙搖影夜初長。
少年管領良宵,直須醉待東方白。而今老去,何憂何樂,不空不色。桐影橫斜,桂香搖落,仙凡奚隔。悵銀橋夢斷,玉簫聲杳,人如在、楚天北。冷眼乾坤陳跡。笑英雄、等為形役。庾樓袁舫,浩歌長嘯,壯游曾歷。萬里瑤臺,乘風歸去,不知何夕。對冰輪孤負,欠千鐘酒,與三弄笛。
山陽水陸沖,樂餌人所赴。寂寞先生門,車輪不少駐。賢哉彼二公,綽有尚賢風。恨不生羽翼,嘯歌尊酒中。
玉佩瓊琚困馬羈,逃虛入海更安之?孟郊老去歌銅斗,卻羨翻船踏浪兒。漸苦龍沙歲月深,祇將夢想寄山林。海波汩沒無人處,安得成連為鼓琴。
枝垂云碧長,心展鵝黃嫩。無力倚闌時,掃盡漫山杏。玲瓏影結陰,蘊藉香成陣。誰為祝東風,更莫催花信。
郁郁南坡一聚塵,荒園野草不成春。家聲久矣非前日,宅相居然亦古人。
擬遣巫陽賦大招。幽都閶闔共迢迢。西風卷處旆旌搖。香篆燒殘縈寸縷,楓江遠泊寄征橈。此時情緒忒無憀。
今日樽前忽憶君,為憐秋事又平分。坐來凝睇西風久,過盡天邊數片云。
人無本則憂,物以地為貴。如何山芋輩,天下稱宋衛。
舉杯長揖常娥,高情憐我霜髯白。婆娑樹底,老蟾何物,千秋一色。一鏡高懸,肺肝洞燭,了無塵隔。任億千萬里,同然玉界,都不管、天南北。老子萍蓬蹤跡。對西風、幾番行役。平生玩事,從頭細數,山川歷歷。明月明年,知他何處,能如今夕。惜無人共我,登樓酹古,一笑橫笛。
老去詩人感事多,不辭專海一相過。六年如夢依然在,奈此燈前酒后何。遼海新朝莫茍安,由來事業出艱難。漆身吞炭都經過,憂患馀生亦等閒。
仙李由來公與侯,宋唐相望盡名流。金鑾論事嗟無地,往溯天風記玉樓。
雄姿畫麒麟,朽骨分螻蟻。爭似及生前,常為鶯花醉。云山靜有情,天地寬無際。且放兩眉開,萬事非人意。
靖節直有道,高懷俯黃園。翹足北窗下,超然詣羲軒。早悟俗中惡,歸老三家村。清詩有遺味,誰知本無言。回觀一世間,不辨艾與蓀。青黃飾斷木,冠裳裹王孫。當時甚寒餓,聲利終莫渾。公今二千石,此事安足論。入當陪雋賢,峨冠宣與溫。出當仗漢節,登車金馬門。豈為尚平子,但畢兒女昏。我今乃窮士,壯圖無一存。摧頹風埃下,坐見歲月奔。歸歟乃其分,卜勝如浮墩。他年有馀食,會見脫世紛。過我五湖上,一區同子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