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山道中所見
支筇出郭望西東,一路人家翠靄中。
容我結趺松屋綠,倩人啜茗竹爐紅。
花畦比戶編籬隔,澗脈分流鑿沼通。
卻向密林深箐衣,萬千紅紫斗春風。
支筇出郭望西東,一路人家翠靄中。
容我結趺松屋綠,倩人啜茗竹爐紅。
花畦比戶編籬隔,澗脈分流鑿沼通。
卻向密林深箐衣,萬千紅紫斗春風。
拄著竹杖走出城外,向東西張望,一路上的人家都隱現在青翠的云氣中。允許我在綠松樹屋中盤坐,還請人用紅竹爐煮茶來喝?;ㄌ锇ぶ繎羧思?,都用籬笆隔開;山澗水分流開鑿,連通了池塘。轉身走向茂密樹林和幽深竹林,千萬種紅花紫花正在春風中爭奇斗艷。
支筇(qióng):拄著竹杖。筇,竹杖。
郭:外城,此處指城外。
翠靄:青翠的云氣。
結趺(fū):盤坐,佛教徒的坐法,此處指靜坐。
倩(qiàn):請,央求。
啜茗(chuò míng):喝茶。
比戶:家家戶戶,挨家挨戶。
澗脈:山澗的水流,形容其如脈絡般延伸。
箐(qìng):竹林。
斗春風:在春風中爭艷。
此詩為詩人游歷虞山途中所作。詩人行至城外,沿途見人家隱于翠色、松屋煮茶、花籬繞宅、澗水通沼等田園景象,又遇密林深箐中萬紫千紅爭春之景,觸景生情,遂作此詩記錄所見所感。
全詩以“行”為線索,描繪虞山途中所見的田園與自然勝景,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展現了鄉村的寧靜與春日的生機,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田園生活的喜愛。語言清新明快,畫面感強,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園紀游之作。
楝花風起漾微波,野渡舟輕客自過。 沙上兒童臨水立,戲將萍藻飼黃鵝。
,芭葦彌望,朔吹乍靜,山氣乍昏復明,起與仲羲登橋縱目,霜月遍野,情懷恍然,口占紀行,求仲羲印可朔風吹破帽,江空歲晚,客路正冰霜。暮鴉歸未了,指點旗亭,弭棹宿河梁?;臒焷y草,試小立、目送斜陽。尋舊游、恍然如夢,展轉意難忘??皞?。山陽夜笛,水面琵琶,記當年曾賞。嗟老來、風埃憔悴,身世微茫。今宵到此知何處,對冷月、清興猶狂。愁未了,一聲漁笛滄浪。
綠房深窈。疏雨黃昏悄。門掩東風春又老。琪樹生香縹緲。一枝晴雪初乾。幾回惆悵東闌。料得和云入夢,翠衾夜夜生寒。
客從遠方來,贈我漆鳴琴。 木有相思文,弦有別離音。 終身執此調,歲寒不改心。 愿作陽春曲,宮商長相尋。
燈前兒女小團圞。歲將闌。夜將殘。一度逢春,一度減朱顏。明日東風三十二,又添得,二毛侵,鬢底斑。世問世間行路難。 身世閑。天地寬。往事往事恨未了,長恨儒冠。爆竹聲中,春又到柴關。一任黃塵門外擾,且留取,舊梅花,獨自看。
妾乘油璧車,郎騎青驄馬。 何處結同心,西陵松柏下。
官渡。官渡。猶記畫橈去路。小憐歌扇誰尋。歲歲東風恨深。恨深恨深深恨。風外落紅幾陣。
青荷蓋綠水。 芙蓉發紅鮮。 下有并根藕。 上生同心蓮。
幾年不到晝橋西。路依稀?;厥椎瓱煔埩粲畏?。笛聲何處悲。故人不見夢魂迷。草萋萋。幾度倚闌,欲寄舊相思。相思無盡期。
秋風入窗里。 羅帳起飄揚。 仰頭看明月。 寄情千里光。
誰寫江南一段秋,妝點錢塘蘇小樓?樓中多少愁!楚山無斷頭。
暫出白門前,楊柳可藏烏。 郎作沈水香,儂作博山爐。
陽春二三月,草與水同色。 道逢游冶郎,恨不早相識。
明月何皎皎。 垂櫎照羅茵。 若共相思夜。 知同憂怨晨。 芳華豈矜貌。 霜露不憐人。 君非青云逝。 飄跡事咸秦。 妾持一生淚。 經秋復度春。
褭褭臨窗竹。 藹藹垂門桐。 灼灼青軒女。 泠泠高臺中。 明志逸秋霜。 玉顏艷春紅。 人生誰不別。 恨君早從戎。 鳴弦慚夜月。 紺黛羞春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