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雨花臺
高臺欲上雨濛濛
虎踞龍盤在眼中
萬古青山還洛下
一丘黃壤自江東
謝公著屐何曾到
梁武談經亦已空
好是五陵歌酒地
年年芳草恨春風
高臺欲上雨濛濛
虎踞龍盤在眼中
萬古青山還洛下
一丘黃壤自江東
謝公著屐何曾到
梁武談經亦已空
好是五陵歌酒地
年年芳草恨春風
想要登上雨花臺時,細雨正迷蒙;虎踞龍盤的金陵勝景盡收眼中。萬古不變的青山仿佛還在洛陽,而江東的黃土上只留下一座座陵墓。謝靈運著木屐游賞何曾到過這里?梁武帝講經的盛事也早已成空。曾經繁華的五陵歌酒之地,如今年年只有芳草在春風中暗含愁恨。
虎踞龍盤:形容南京地勢險要,如虎蹲龍盤,典出《吳錄》載諸葛亮語‘鐘山龍盤,石頭虎踞’。
洛下:洛陽,古代中原都城,此處借指中原故地。
一丘黃壤:指陵墓,黃壤即黃土,代指逝者埋骨之地,此處或指南朝帝王陵寢。
謝公著屐:謝公指謝靈運,其創制登山木屐(謝公屐),此處借指文人游賞。
梁武談經:梁武帝蕭衍佞佛,曾多次舍身同泰寺并講解佛經,后國滅身亡,盛事成空。
五陵:漢代長安附近高祖等五座帝陵,代指豪門貴族聚居地,此處借指南京昔日繁華之地。
此詩為明末清初詩人屈大均作于明亡后。雨花臺為南京地標,歷史上見證六朝興廢。詩人登臨之際,面對清軍入關、明朝覆滅的現實,借懷古抒發對故國的哀思與對歷史變遷的感喟。
全詩以登雨花臺為線索,通過歷史典故與現實景物的交織,批判帝王功業的虛幻、繁華盛景的易逝,核心指向對明亡的痛悼,是一首融合歷史滄桑與家國之思的懷古詩佳作。
南國清和煙雨辰,刺桐夾道花開新。
林梢簇簇紅霞爛,直疑青帝去匆匆,收拾春風渾不盡。
陳宮內宴明朝日,玉樹新妝逞嬌逸。
三閣霞明天上開,金管紅弦旖旎隨,霓旌玉佩參差轉。
璧月夜滿樓風輕,歌舞未終樂未闋,晉王劍上粘腥血。
君臣猶在醉鄉中,請停此曲歸正聲,愿將雅樂調元氣。
執手長生在,人皆號地仙。
水云真遂性,龜鶴足齊年。
但以酒養氣,何言命在天。
況無婚嫁累,應拍尚平肩。
獨倚危樓四望遙,杏花春陌馬聲驕。
池邊冰刃暖初落,
主人年少多情味,笑換金龜解珥貂。
芳草五陵道,美人金犢車。
綠奔穿內水,紅落過墻花。
馬足倦游客,鳥聲歡酒家。
王孫歸去晚,宮樹欲棲鴉。
獨醉任騰騰,琴棋亦自能。
卷簾山對客,開戶犬迎僧。
看蟻移苔穴,聞蛙落石層。
夜窗風雨急,松外一庵燈。
一郡皆傳此廟靈,廟前松桂古今青。
山曾堯代浮洪水,為霖自可成農歲,何用興師遠伐邢。
晴煙漠漠柳毿毿,
不那離情酒半酣。
更把玉鞭云外指,
斷腸春色在江南。
不向煙波狎釣舟,
強親文墨事儒丘。
長安十二槐花陌,
曾負秋風多少秋。
滿空寒雨漫霏霏,去路云深鎖翠微。
牧豎遠當煙草立,對此不堪鄉外思,荷蓑遙羨釣人歸。
一夜霏微露濕煙,
曉來和淚喪嬋娟。
不隨殘雪埋芳草,
飄紅墮白堪惆悵,
少別秾華又來年。
年年耕與釣,鷗鳥已相依。
砌長蒼苔厚,藤抽紫蔓肥。
風鶯移樹囀,雨燕入樓飛。
不覺春光暮,繞籬紅杏稀。
何用巖棲隱姓名,
一壺春酎可忘形。
伯倫若有長生術,
直到如今醉未醒。
極目晴川展畫屏,地從桃塞接蒲城。
灘頭鷺占清波立,
馮軒盡日不回首,楚水吳山無限情。
避愁愁又至,愁至事難忘。
夜坐心中火,朝為鬢上霜。
不經公子夢,偏入旅人腸。
借問高軒客,何鄉是醉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