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蘇州訪沈去疑年兄不果
言尋大隱廬,鐵甕乃其居。
榜子一何橫,催人不肯舒。
未能酬季諾,思覓寄鴻書。
遠來頻相問,姑蘇或往諸。
人言君亦貧,仇口忽成嗔。
天道何曾遠,讒夫不保身。
年來耽內典,早已悟前因。
傲性無勞鋤,甘之乃道鄰。
言尋大隱廬,鐵甕乃其居。
榜子一何橫,催人不肯舒。
未能酬季諾,思覓寄鴻書。
遠來頻相問,姑蘇或往諸。
人言君亦貧,仇口忽成嗔。
天道何曾遠,讒夫不保身。
年來耽內典,早已悟前因。
傲性無勞鋤,甘之乃道鄰。
我本欲尋訪隱者的居所,聽說鐵甕城是你的住處。差役的態度何其蠻橫,催促得人無法從容。未能實現之前的約定,想寫封書信寄與你。遠道而來多次詢問,你是否去了姑蘇?有人說你也很清貧,仇家的言語突然變得憤怒。天道何嘗遙遠?進讒的小人難保全自身。近年你沉迷佛典,早已領悟前世因果。孤傲的性格無需刻意改變,甘守此性便與道相鄰。
大隱:指隱居于鬧市的隱士,《晉書·鄧攸傳》有'大隱朝市'之說。
鐵甕:鐵甕城,今江蘇鎮江古城,此處代指沈去疑居所。
榜子:指差役或官府告示,此處指催促之人。
季諾:典出'得黃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諾',代指守信的承諾。
內典:佛教經典,與'外典'(儒家等典籍)相對。
道鄰:與道為鄰,指接近道家或佛道的境界。
此詩為作者前往蘇州拜訪友人沈去疑未遇時所作。結合'耽內典''悟前因'等句推測,創作背景或與沈去疑當時接觸佛典、看淡世事相關,詩中亦反映了作者對友人處境的關切及對世俗讒言的批判。
詩以'訪不果'為線索,既寫行程受阻的具體情境,又延伸至對友人遭讒、悟禪的狀態刻畫,展現了友情的真摯與對人生境界的思考,語言平實而情感深厚,是一首兼具敘事與抒情的訪人不遇之作。
官船湖口路,匆冗不登臨。野寺懸危石,人家隔遠林。雨馀山擁翠,日落水浮金。愛此未能去,停橈付短吟。
我屋蒼筠下,窗涵積雪明。映書寒亦好,烹茗味偏清。夜凍懸冰柱,晴融滴雨聲。宦游逾二紀,念此不勝情。
青林碧澗轉逶迤,中有幽居帶草茨。似是浣花溪上客,一簾草色坐題詩。
坐睡吾知味,觀書客更嘉。柴門桑舊曲,石徑筍新斜。花飽蜂歸國,巢成燕著家。此中真有意,高柳兩三鴉。
身世如薸寄。被炎風、吹來此住,飽參涼意。一桁蝦須鉤上未,人坐午陰疏際。細檢點、蘭煤檀粹。借取金貌薰最好,裊煙痕、篆作回文字。驀一陣,妙香遞。瀟瀟夜雨聲悽戾。倚胡床、睡魔未隱,容心先碎。海樣深愁都攪起,贏得泛瀾清淚。只羨煞、買山引退。筑個團瓢畫可讀,卻此生長在清涼地。勝今日,情憔悴。
自恨飛遷出谷遲,東君不是故相遺。園林縱許容羈跡,蜂蝶還應笑后時。休恃綿蠻能巧囀,還須冷落守空枝。春風著力年年在,未必羽翰今便衰。
八十頹齡安所歸,蕭然終日掩柴扉。清心始信幽棲樂,窮理方知俗學非。山果滿筐猿食足,石泉通筧藥苗肥。衰翁莫道渾無事,掃葉歸來又落暉。倒掩衡門手自關,老身著在亂書間。有詩尚作清宵祟,無事能妨白日閑。薄暮上樓聊試步,經旬止酒自酡顏。兒曹莫笑衰翁懶,擬遍淮南大小山。
春來頻到宋家東,垂袖開懷待好風。鶯藏柳闇無人語,惟有墻花滿樹紅。
國花堂下花如錦,展禊年年就花飲。不知花萎自何年,別夢繞花垂卅稔。數叢無乃孫子輩,稚干柔條詎尤品?乾嘉以來盛觴詠,忍使流風到今寢?或云輦致貴家園,朱邸潭潭誰與諗?榜題未改堂廡盡,萬事黃粱同一枕。鄭虔若在定詞成,立對斜陽作寒噤。
曲蹬旋危石,山椒得共扶。青螺開九面,白練帶三吳。秋迥日沉谷,天低云滿湖。驚人詩未就,謝朓合高呼。
嶺云芳草雁書頻,懇把封章扣紫宸。萬里歸心懸白發,一囊行色伴青春。情深烏鳥元非病,賦入莼鱸自有神。對酒莫辭今日醉,出門回首即參辰。
共說幽庭里,槐陰藹綠云。郤林通桂影,謝砌逗蘭芬。駟馬高門啟,三公舊業聞。堂中無所見,猶記老坡文。
便殿沉沉永巷秋,宮中擊拂最風流。參差玉指和花數,恰到君王自得頭。
簪紱猖披總污塵,從師千里獨相親。煉丹煉得心如石,慚愧臨危負義人。
都人殫出集河湄,猶記從初放水時。三五已過修禊宴,浹旬行作送春詩。微波濺襪仙浮棹,曲岸當壚柳映旗。自笑遨頭衰復病,也同歡俗恣追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