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周畏知母俞夫人二首 其一
夫人不佞佛,
平日事何如。
臨死無貧苦,
與常同起居。
巫醫空睥睨,
孝敬謾勤渠。
性識真明達,
油然悟本初。
夫人不佞佛,
平日事何如。
臨死無貧苦,
與常同起居。
巫醫空睥睨,
孝敬謾勤渠。
性識真明達,
油然悟本初。
夫人不迷信佛教,平日的生活是怎樣的呢?臨終時沒有貧苦之態,和平時的起居一樣。巫醫們空自窺伺(無法干預),孝敬的心意徒然殷勤。她的本性見識真正明達,自然地領悟到生命的本初。
佞佛:迷信佛教。
睥睨(pì nì):斜視,這里指巫醫無法干預夫人的狀態。
謾勤渠:謾,徒然;勤渠,殷勤,指徒勞地表達孝敬。
本初:指人的本性、生命的本源。
此詩為挽詩,創作于俞夫人去世后,作者通過回憶其日常言行,贊頌其明達悟本的品性,表達哀悼之情。具體創作時間、地點無明確記載,當為宋代挽悼之作。
全詩通過日常細節與臨終狀態的描寫,突出俞夫人不迷信、性識明達的品性,語言質樸,情感真摯,是悼念賢德之人的佳作。
扁舟晚泊古城陰,野店吳歌攪客心。蝴蝶夢中春草遠,杜鵑聲里落花深。漁燈隱隱明沙岸,江雨霏霏濕布衾。一曲瑤琴許誰聽,江湖隨處有知音。
與君同氣類,文字見心期。年光四十飄電,回首有艱危。多少奴顏媚骨,費盡言誅筆伐,舉國救亡時。指點衡陽雁,來去不停飛。閱桑海,經得失,白須眉。忽聞一曲金縷,千里慰相思。共詡騷壇風雅,應是儒林佳話,鷗鷺總忘機。細領清時味,豪興薄云霓。
點點更籌清夜徂,昏昏鄉月瑣窗虛。夢回忽聽狂風雨,明日前村花更疏。
土苴輕仁義,兇殘法令崇。詐愚非德化,力劫豈心從。多士泥涂里,遺經烈焰中。千年狂暴跡,遺穢永無窮。
江有水兮湯湯,我將濟兮無梁。窮途事迫兮心皇皇,俶丈夫兮孰舟孰航。丈人之德兮非劍何償,胡為不顧兮乃鼓枻乎滄浪。噫銜恩誓報兮,之死靡忘。
幾年攜杖看山心,回首離情滿素襟。畫蠲沖開江水綠,玄猿啼斷越山深。長干沽酒臨風酌,采石題詩對月吟。復職歸來春欲半,梅關花盡已成陰。
經時望子來,慰我終歲病。西行道路迂,復見復未定。秋毫論得失,此豈不有命。嘗聞安身要,其本在無競。
瑟瑟苔封徑,萋萋草暗階。蓮舟浮太乙,玉笛噴洪崖。巾漉糊涂酒,爐煨榾柮柴。莫將千古計,取次卻沈埋。
白頭杯酒重臨軒,喜見名花又一番。春粉膩霞微著暈,露紅漸玉淡生痕。酷憐似醉還饒笑,盡是多情尚欠言。老者相看聊見在,遠謀何暇為兒孫。
夜逐虛星上月宮,奮髯奪得管城公。橐中不攪吟窗夢,指下先爭翰苑功。莫笑硯池濡醉墨,絕勝倉廩飽陳紅。平生齧盡詩書字,散作龍蛇落紙中。
昭陵石刻今無有,絹素乃能存不朽。當時奇骨濟時艱,駕馭盡入天人手。隋家再世俱凡庸,不知肘腋生英雄。晉陽奮起六駿馬,蹴踏人海波濤紅。帝王一出萬邦定,干戈四指群小空。淩煙勛臣盡圖畫,一旦肯遺汗血功。嗚呼何從得此樣,規模卻與石刻同。乃知帝王所馭乃龍種,豈可求之凡馬中?唐家開基三百載,展卷尚覺來英風。
滿地寒風滿面塵,荒煙白草舊通津。晏安酖毒俱亡國,可但西施解誤人。
濁世浮漚,名場轉燭,看過多少升沈。花磚影午,槐夢不曾醒。已是基傾暴雨,穴中蟻、猶自營營。明湖畔,歸來袖手,閒共話棋枰。星星。更莫嘆,行年七十,潦倒無成。喜新居賀燕,正好酬觥。攜得海南詩卷,高吟罷、還課春耕。人間世,君莊我惠,那復與關情。
問君何為來,問余何為返。欲答兩不言,青山去人遠。
秋近草蟲亂,夜遙霜月寒。扇聲猶泛暑,井氣忽生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