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沈周畫漁父問屈原圖
避世吾堪老一蓑,
江潭憔悴爾如何。
遠游未可南疑去,
猶及滄浪詠九歌。
避世吾堪老一蓑,
江潭憔悴爾如何。
遠游未可南疑去,
猶及滄浪詠九歌。
我身披蓑衣,足以避世終老;你在江邊如此憔悴,究竟如何?雖有遠游之志卻未能前往九疑山,還能在滄浪之畔吟唱《九歌》。
避世:避開世俗紛爭。
老一蓑:以蓑衣相伴終老,指隱逸生活。
江潭:江邊水灣,屈原《漁父》中“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”。
南疑:指南方的九疑山(疑通“嶷”),傳說為舜帝葬地,屈原《遠游》有“朝發軔于太儀兮,夕始臨乎于微閭……嘉南州之炎德兮,麗桂樹之冬榮”。
滄浪:水名,《孟子·離婁上》載“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纓”,代指隱逸之地。
九歌:屈原所作楚辭名篇,含《湘君》《湘夫人》等十一篇,多涉楚地神話。
此為題畫詩,沈周(明代吳門畫派代表)《漁父問屈原圖》以《楚辭·漁父》為題材,描繪漁父與屈原江畔對話場景。詩人借題發揮,結合屈原生平(流放、作《九歌》《遠游》)與漁父隱逸形象,反映明代文人對“入世堅守”與“出世避世”兩種人生態度的思考。
詩通過漁父與屈原的對話,探討隱逸與堅守的人生選擇:漁父以蓑衣避世,屈原雖困江潭仍吟唱《九歌》。既贊隱逸之超脫,亦敬理想之執著,是題畫詩中融合畫境與史思的佳作。
功成邀爵豈無情,烏喙終難共令名。
紫綬能捐身不死,黃金空鑄象如生。
五湖散發鷗同泛,片席懸秋月自明。
我欲乘舟問煙水,白蘋遙隔暮云橫。
未舉步時先已到,
未動舌時先說了。
直饒著著在機先,
更須知有向上竅。
淮南薊北久離居,雙鯉迢迢尺素書。
夢入竹齋欹枕后,詩成棘署按章馀。
閒知出世心偏快,老去干時術已疏。
同舍惟君今侍從,碧云千里思何如。
十載重來謁上方,依稀猶似舊僧堂。
當時猿鶴如相迓,今夜隨人明月鄉。
共眠一榻在山隈,去住明朝不自裁。
請看窗前松月白,早時曾向西中來。
記山凝遠碧,岸鎖回潮,畫槳空江。雁渚鸰原聚,慣年年此際,閑話興亡。短篷共揭姜被,風雨夜聯床。更指點殘碑,登臨翠阜,杯酒商量。
凄涼,故園淚,正匝地沉陰,一片滄桑。倦眼斜陽外,奈危欄憑遍,都是蒼茫。舊游已不堪續,明月各殊鄉。待再覓歸期,天涯夢隔春恨長。
笳鼓軍門日日喧,凝香太守亦戎軒。
少陵灑淚成詩史,杜牧憂時托《罪言》。
尚憶步虛窺海水,誰能鑿空說河源。
鄭箋莫是無人作,獨對遺編愧九原。
軍馬臺城里。記當年、君留建業,妾家吳市。江左英雄今誰在,太息周郎已矣。空還剩、斜陽燕壘。一派大江流日夜,捲銀濤、舞上青山髻。煩為我,遞雙鯉。
寄書殷浩輕獧子。卻翻言、旁無知者,臣開臣閉。筆格簪花挑來覷,不是一緘紅淚。也不賦、竹竿魚尾。昧旦雞鳴相莊甚,笑白頭、吟與盤中字。兒女態,裙釵氣。
每愛橫枝醉里看,
滿林風雪浩漫漫。
數聲殘笛知何處,
吹落空江片月寒。
地有天然美,
巫山十二峰。
誰能游覽遍?
月引度深松。
當年丞相一登臨,酒畔崢嶸萬古心。重整乾坤歸廟社,卻留歲月在山林。
荒尋野閣甘棠蔽,名占高臺峴首深。見說治中新筑就,肯堂三嘆有遺音。
旄麾誰不典方州,何事邦人記昔游。時令縱非名轉盛,靈山如畫水西流。
吾儕只得詩模仿,爾輩焉知酒拍浮。卻憶環滁最佳處,醉翁亭子至今留。
妾身期不嫁,
至老養雙親。
何意趙威后,
殷勤問使人。
知君雅趣在滄洲,
游戲名齋亦以舟。
舊識盈川川上路,
幾時乘月下嚴州。
無山得似巫山秀,
何水能如河水清。
羈人情緒,似禽魚、誤入絳籠難出。極目鄉關何處是,云樹蒼煙遙隔。
不敢哀號,恐驚腸斷,默默空凄惻。自家兒女,怎叫他個憐惜。
應嘆兩字功名,半生勞頓,堪笑還堪咄。離別傷心夢中相,聚后醒來悲泣。
誤我歸期,欺他歸約,各度如年日。君平頻問,故國何日歸得。
屋后有隙地,歲久藏狐貍。偶率仆婢往,慨然荒穢治。
鑿池便引水,編竹取為籬。侵晨抱甕出,薄暮荷鋤歸。
漸愛風日燠,兼得霜露滋。稚甲坼土出,嘉苗連畦披。
小兒不解事,勸我毋爾為。意恐父不悅,故事徵拔葵。
我笑顧謂兒,幸勿爾父疑。蘋蘩系婦職,瓜壺見風詩。
咬根父所習,式谷父所期。矧茲掛冠日,食力理宜宜。
吾寧好事者,聊以警荒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