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開州陳同知
十年塵土暗青袍,
作宦今看改鬢毛。
南國才名非汨沒,
北州民力正煩勞。
貧憐范叔惟塵甑,
貴識王祥有佩刀。
春興不隨公事了,
絳紗籠月坐揮毫。
十年塵土暗青袍,
作宦今看改鬢毛。
南國才名非汨沒,
北州民力正煩勞。
貧憐范叔惟塵甑,
貴識王祥有佩刀。
春興不隨公事了,
絳紗籠月坐揮毫。
十年官場奔波,塵土染暗了青袍;為官至今,雙鬢已被歲月染白。您在南方的才名并未被埋沒,北方民生正需您辛勞操持。曾像范雎貧寒時只有積塵的瓦罐令人憐惜,如今顯達如王祥佩刀彰顯風范。春日興致不因公務完結而消散,紅紗籠罩月光下,您仍能靜坐揮毫創作。
青袍:古代低級官員的官服,此處指陳同知的官職。
汨沒(mì mò):埋沒、淹沒。
范叔:指戰國時范雎,早年貧寒,曾因家貧無食,只能以瓦罐盛塵,后成為秦相。
塵甑(zèng):積滿灰塵的瓦罐,形容生活貧困。
王祥:晉代孝子,傳說其曾得佩刀,后官至太尉,此處喻指陳同知顯達。
絳紗:紅色紗帳,此處形容月光下的柔和光線。
此詩為送別陳同知調任開州而作。陳同知在北方任職多年,歷經宦海浮沉,作者通過回顧其‘十年塵土’的為官經歷,結合其才名與民生辛勞,表達送別時的復雜心緒,當創作于陳同知調任之際,反映了元代基層官員的現實處境。
全詩以‘送’為核心,既寫陳同知宦途滄桑(‘十年塵土’‘改鬢毛’),又贊其才德未泯(‘南國才名’)、勤政為民(‘北州民力’),更以‘春興揮毫’凸顯其文人雅趣,是一首兼具現實關懷與人文溫度的送別詩,展現了元代士大夫對同僚的深切理解與真摯情誼。
梯級層層步頗艱,嶺頭清吹逼人寒。
四邊絕壁詩懷壯,一片蒼空眼界寬。
何處山坳吞落照,長年石罅噴鳴湍。
支筇對景盤桓久,領略留將作畫看。
長吟抱膝更欷歔,較著前時迥不如。
世事看來巢幕燕,人生勘破上竿魚。
投非所好緣工瑟,見匪相知嬾曳裾。
造物豈應私困我,還須水到自成渠。
目欲窮千里,樓頭著意看。
云橫知岫遠,野迥覺天寬。
對景詩懷壯,乘風衣袂寒。
主人還解事,容我恣憑闌。
三百余年臥甲兵,天低雨露此生成。
萬家都會樓臺矗,千頃平湖舸艦輕。
環珮玉堂人楚楚,靚妝珠箔女盈盈。
回頭萬事俱塵土,惟有湖痕歲歲平。
飛螢生腐草,熠燿暗中游。
貼水燈相照,穿林火獨幽。
風前疑燼落,雨里訝星流。
映讀除車胤,今人肯效不。
寒冰不附炭,圓枘豈納方。心同媒易合,分隔意難當。
膏火不晝耀,夕暮長煌煌。松柏無春華,霜雪自蒼蒼。
萬物何定極,百世終混茫。瞻彼巢林隼,胡為水中央。
夜夢衣云錦,乘虬朝帝旁。鈞天聽未了,玄運不可常。
百年少壯心,時醉歌并涼。層城閉青蛾,無處覓玄霜。
亡羊兩得失,奚擇谷與臧。齒舌誰墮在,豈計彼軟剛。
千年青銅鏡,寧為垢損光。
韶光又是二分過,日月如梭可奈何。
對景詩成新意少,持杯量減舊時多。
禁煙修禊偶同日,落絮飛花逐逝波。
祇恐陰晴天不定,明朝有興亦蹉跎。
歲寒編竹閣,蝸縮度窮年。
日暴南窗紙,風垂北戶簾。
??深全火氣,鐺小聚茶煙。
為索梅花笑,微醺步矮簷。
半生跡未歷江湖,辟地東郊旋剪蕪。
結屋池邊塵自少,蒔梅窗外俗全無。
偶來啜茗謝良友,不肯趨時愧腐儒。
卻笑一寒難措手,欲裨短褐拆天吳。
秋風來高樓,樓上棟云飛。
登樓杳西望,陰陰天云垂。
天闊渺無極,游子去不歸。
不歸在何許,意采南山芝。
昆明池劫化靈緇,夢覺功名忝一炊。
鐘子未將南操變,庾公空抱北朝悲。
歸來眼底湖山在,去后心期浙水知。
白發門生憐未死,青袍留得裹遺骴。
憶昔離家日,村村煮繭香。
因循淹五月,次第過重陽。
排悶詩多感,懷歸夢最長。
君言名利事,都只付亡羊。
巖巖南山石,上有孤生竹。
結根不擇地,天地聊自足。
卷耳不盈筐,綠芻不盈掬。
愿言勿采采,留此媚幽獨。
旌旆來時桂未華,如今煙柳又藏鴉。
一塵不著千家月,萬象無私滿縣花。
草茂圜扉春寂靜,吏閑庭院燕諠嘩。
剩膺當路飛騰剡,玉筍催班已有涯。
相逢祇在萬山阿,每愧才疎藉琢磨。
昨日忽來明日去,會時常少別時多。
茶聊當酒匆匆話,詩為言懷細細哦。
折得梅花須寄我,不然攜杖早相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