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靜讀書
九重夜靜御爐香,
墳典披觀意味長。
為念兆民微隱處,
孜孜不怠撫遐荒。
九重夜靜御爐香,
墳典披觀意味長。
為念兆民微隱處,
孜孜不怠撫遐荒。
深夜的宮廷靜謐無聲,御爐中飄出裊裊香氣;翻開古代典籍閱讀,其中的意味深長悠遠。因為掛念著天下百姓的細微隱憂,便勤勉不懈地安撫邊遠荒遠的民眾。
九重:代指帝王居住的深宮,極言其深遠。
墳典:三墳五典的簡稱,泛指古代典籍。
兆民:指天下百姓。
遐荒:邊遠荒遠之地。
孜孜:勤勉不怠的樣子。
此詩或為帝王深夜處理政務、閱讀典籍時所作。古代帝王常通過閱讀經典汲取治國經驗,詩中“為念兆民”“撫遐荒”反映了其勤政愛民、重視民生的執政理念,創作背景應與帝王日常理政、關懷民情的實際情境相關。
詩通過深夜讀書的場景描寫,展現帝王勤勉治國、心系蒼生的明君形象。前兩句以環境烘托讀書之靜,后兩句直陳為民之心,結構緊湊,情感真摯,是一首典型的反映古代統治者“勤政愛民”思想的作品。
誰把銀河水,直從天半傾。好流人世去,一洗四維清。
揚雄平生學,肝腎困雕鐫。晚于玄有得,始悔賦甘泉。使雄早大悟,亦何事于玄。賴有一言善,酒箴真可傳。
前朝書法孰為盛,蘇黃米蔡得其正。法度難以晉魏論,氣象可與歐虞并。宣和金書類臣稷,筋骨通神工瘦硬。大江南來萬幾暇,翰墨留神縱天性。驅馳羲獻走顏柳,神游八法輕萬乘。昭回云翰飛龍章,斡旋天機揮斗柄。長槍大劍竟何用,恢復有志還未定。太平遺老羔羊翁,草書時時發清興。天資自可凌汗漫,筆力猶能造遒勁。年來神品不可得,醉素張顛夸草圣。殘篇斷簡付覆缶,玉軸牙簽同棄甑。摩娑故紙嘆凋落,老眼昏花猶可認。案頭我正理蠹魚,晴日好風窗幾凈。
滄涼初日上云樓,金地應悲露草秋。龍象豈知千仞換,江山虛道百年游。巖前散發思高臥,石上看梅得暫留。為道遠公能結社,東林歲晚一相求。
倦客尋山店,隨人入郭門。短檐低白日,細雨又黃昏。佇立知何處,徐行漸到村。不辭頻問訊,恐或是桃源。
一寸橫波別惹情。輕羅小扇撲流螢。月移光影入窗欞。怎的春宵長掛夢,櫻桃紅了柳梢青。簾垂云動夜籠明。
漆園去我久,舉世少真情。晉宋多名流,惜哉亦虛名。浮虛忘軒冕,踰檢稱達生。淵明初亦仕,不為寵辱驚。笑彼夸毗子,空談竟何成。
漢皇神武即周宣,百伐長驅瀚海殘。信有嫖姚辭甲第,不妨通利筑星壇。輪臺詔下蒼生慰,馬邑誅先白骨寒。千載中興元不異,佇看丕烈頌桓桓。
雨不濕行徑,云猶依故山。
水涼朝有氣,日出漸成煙。林寂鳥多語,山深人亦田。岳痕青出岸,波影綠搖天。清絕湖南地,浮湘自可憐。
雨足溪漲緣,風高花委紅。天清氣自佳,獨步來山中。見竹不敢穿,生怕傷籜龍。溪頭浴吾須,樹底蔭吾影。四顧無人來,獨坐了俄頃。欲去更徘徊,夕陽射峰頂。
蓼彼蕭斯,零露湑兮。既見君子,我心寫兮。燕笑語兮,是以有譽處兮。蓼彼蕭斯,零露瀼瀼。既見君子,為龍為光。其德不爽,壽考不忘。蓼彼蕭斯,零露泥泥。既見君子,孔燕豈弟。宜兄宜弟,令德壽豈。蓼彼蕭斯,零露濃濃。既見君子,鞗革沖沖。和鸞雍雍,萬福攸同。
晝長偏苦熟,涼生過雨時。屋角添蛛網,日暮更懸絲。
左予顧兮騁懷,下方忽兮云開。坐商謠兮擊石,見雙鶴兮飛來。
習禮當時曾伐木,蔽虧日月失陰晴。不知曾有神仙過,試問祠前老樹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