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同年吳學使七云 其二
憶昔同攀月桂枝,
金山玉海識豐儀。
大鵬奮翮淩霄勁,
孤雀翔風接翅遲。
養志莫酬甘旨愿,
懷親空誦蓼莪詩。
青云已作帡幪覆,
錫類應捐紫陌悲。
憶昔同攀月桂枝,
金山玉海識豐儀。
大鵬奮翮淩霄勁,
孤雀翔風接翅遲。
養志莫酬甘旨愿,
懷親空誦蓼莪詩。
青云已作帡幪覆,
錫類應捐紫陌悲。
回憶過去我們一同攀登月桂之枝(科舉登第),在盛大的場合結識了你的風采。你如大鵬振翅,直沖云霄氣勢強勁;我似孤雀隨風,展翅跟隨略顯遲緩。奉養雙親的心愿未能實現,只能空自吟誦《蓼莪》詩表達哀思。你已身處高位如青云庇護,推恩及人應能消解世俗的悲愁。
同年: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互稱同年。
月桂枝:借指科舉功名,因神話中月中有桂樹,后以“攀桂”喻科舉登第。
金山玉海:形容盛大的場面或豐盛的宴席,此處指兩人結識的場合。
豐儀:風度儀表。
大鵬奮翮(hé):用《莊子·逍遙游》中大鵬鳥的意象,比喻吳學使才華卓越、仕途暢達。
淩霄:直上云霄。
養志:奉養父母的心意。
甘旨:指美味的食物,代指奉養父母的孝心。
蓼莪(liǎo é)詩:《詩經·小雅·蓼莪》,內容為悼念父母、悔恨未能盡孝,后常以此典表達思親之情。
青云:比喻高位或顯達的地位。
帡幪(píng méng):本指帳幕,引申為庇護、覆蓋。
錫類:出自《詩經·大雅·既醉》“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”,指推恩及人。
紫陌:指繁華的道路,代指世俗的煩惱或悲傷。
此詩為詩人贈給同年(科舉同榜)好友吳學使(學政)七云之作。二人早年同登科舉(“同攀月桂枝”),此時吳學使已身居高位(“青云帡幪”),詩人回顧舊誼,既贊其才識與成就,又體諒其因仕途未能盡孝的遺憾,寫詩以表慰藉。
全詩以“憶昔—贊才—共情—慰藉”為脈絡,既體現同年好友的深厚情誼,又通過“大鵬”“蓼莪”等意象,展現對友人仕途成就的肯定與對其私懷的理解,是一首情感真摯、含蓄典雅的贈友詩。
秋風明月獨離居,
蕩子從戎十載余。
征人去日殷勤屬,
歸雁來時數寄書。
淥沼春光后,青青草色濃。
綺羅驚翡翠,暗粉妒芙蓉。
云遍窗前見,荷翻鏡里逢。
將心托流水,終日渺無從。
云送關西雨,風傳渭北秋。
孤燈然客夢,寒杵搗鄉愁。
雕弓白羽獵初回,
薄夜牛羊復下來。
夢水河邊秋草合,
黑山峰外陣云開。
玉關征戍久,空閨人獨愁。
寒露濕青苔,別來蓬鬢秋。
人坐青樓晚,鶯語百花時。
愁人多自老,腸斷君不知。
那堪聞蕩子,迢遞涉關山。
腸為馬嘶斷,衣從淚滴斑。
愁看塞上路,詎惜鏡中顏。
儻見征西雁,應傳一字還。
王孫別上綠珠輪,不羨名公樂此身。
戶外碧潭春洗馬,樓前紅燭夜迎人。
蟋蟀鳴洞房,梧桐落金井。
為君裁舞衣,天寒剪刀冷。
妾有羅衣裳,秦王在時作。
為舞春風多,秋來不堪著。
秦時明月漢時關,萬里征人尚未還。但愿龍庭神將在,不教胡馬渡陰山。
音書杜絕白狼西,桃李無顏黃鳥啼。寒鳥春深歸去盡,出門腸斷草萋萋。
揚子譚經去,
淮王載酒過。
醉來啼鳥喚,
坐久落花多。
渡遼水,
此去咸陽五千里。
來時父母知隔生,
身在應無回渡日,
駐馬相看遼水傍。
八月平時花萼樓,
萬方同樂奏千秋。
傾城人看長竿出,
一伎初成趙解愁。
堂堂復堂堂,紅脫梅灰香。
十年粉蠹生畫梁,華清源中石湯,裴回百鳳隨君王。
此別難重陳,花深復變人。
來時梅覆雪,去日柳含春。
物候催行客,歸途淑氣新。
剡川今已遠,魂夢暗相親。
桂殿江烏對,
雕屏海燕重。
只應多釀酒,
醉罷樂高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