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蠻 其三
花銷玉瘦斜平薄。舞衣寬盡腰如削。困甚不勝嬌。烏云橫鬢翹。
雙蛾顰淺黛。鸞鏡愁空對。羅袖晚香寒。淚珠和粉彈。
花銷玉瘦斜平薄。舞衣寬盡腰如削。困甚不勝嬌。烏云橫鬢翹。
雙蛾顰淺黛。鸞鏡愁空對。羅袖晚香寒。淚珠和粉彈。
花兒凋零,玉容消瘦,斜倚著屏風。舞衣寬松,腰肢纖細如削。困乏中更顯嬌弱,烏黑的鬢發蓬松翹起。雙眉微蹙,淺黛色的眉妝。對著鸞鏡發愁,空自相對。羅袖在晚風中帶著寒意,淚珠混著脂粉簌簌落下。
花銷:花兒凋謝。玉瘦:形容女子面容消瘦。
斜平薄:疑為“斜憑箔”,指斜倚著簾子或屏風;“平薄”或通“屏箔”,即屏風、簾子。
舞衣寬盡:因身形消瘦,舞衣變得寬松。
烏云:形容烏黑的頭發。
雙蛾:雙眉,因形如蠶蛾觸角而得名。顰(pín):皺眉。淺黛:淺黑色的眉妝。
鸞鏡:飾有鸞鳥圖案的鏡子,多為女子所用。
羅袖晚香寒:羅制衣袖在晚風中帶有涼意。
和粉彈:淚水與臉上的脂粉一起滑落。
此詞為《菩薩蠻》詞牌下的作品,具體作者與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。從內容推測,當為描寫深閨女子春愁或相思之苦的詞作,可能創作于詞人觀察或共情女性情感的情境中。
全詞通過刻畫女子消瘦的身形、愁蹙的眉態、對鏡的孤寂及落淚的細節,生動展現了深閨女子的哀婉情思。語言凝練,意象典型,是小令中描寫女性心理的佳作。
東風寒悄人何處,百里幽閑猶未遇。看春不覺又清明,檻外梨花開幾樹。相思心逐東流去,老天肯把韶光駐。陌頭楊柳正青青,莫教容易飛花絮。
林中禪寂地,古木叢青靄。當年結屋人,惆悵今何在。
夕陽含水氣,反景照河堤。濕花飛未遠,陰云斂向低。燕燥還為石,龍殘更是泥。香泉酌冷澗,小艇釣蓮溪。但使心齊物,何愁物不齊。
幾片紅桃亂水潯,仙源窕窈翠云陰。花迎玉節低垂澗,鳥避青驄遠度林。巖草洞芝三月暮,孤松獨鶴百年心。相看浮世空悲梗,話入雙燈夜雨深。
四郊正多壘,白羽飛倉皇。孤城落日斜,畫角吹寒霜。君子事行役,驅車上河梁。居者立踟躇,行者多慨慷。豈不重分手,男兒志四方。仗劍決浮云,彎弓射扶桑。書生誠文弱,建樹固難量。天子思頗牧,計日掃欃槍。之子念國恥,一飯不敢忘。從來善用兵,戰勝于廟堂。愿言贊帷幄,我武用以張。
天造此一景,趨然阛阓間。坐分臺上石,看盡越中山。松月照今古,樵風送往還。只愁軒冕出,閑卻白云關。
首夏清和如惠夷,心情熙洽似唐虞。竹梢巧送月到牖,荷葉亂迎風入湖。
江城果市日紛紛,去逐蒲觴伴使君。林下相逢休問價,赤珠原不羨玄纁。
聞君白魚潭,蘆花秋半含。持竿皎月下,沽酒寒溪南。我欲游天姥,因之結草庵。會當遣雙鶴,來此迎蘇耽。
葫蘆聯當海槎攲,海潮如雪擁槎飛。蕭郎去訪支磯事,弄玉樓中怨未歸。
洲近蘆翻白,林低橘薦黃?;h前蕭颯意,聊以佐秋觴。
樓前韡萼號天香,手植何來雨露長。對酒競看春富貴,明膏猶共夜爃煌。輕紅謾映斑衣煥,淺白遙連玉樹芳。最是花光饒上苑,清平遲爾進君王。
金鰲橋畔柳絲長,舴艋艙頭有柘黃。六院少兒初病酒,御前親自過魚湯。
山遠嶂重出,野平天四圍。涼風芡實坼,久雨藕花肥。水闊漁舟小,天長去鳥微。紫蒲行處有,采采莫盈衣。
別君彼岸,便隔忘川教夢斷。相見何期,泣血啼紅百疊衣。生緣已矣,敢赴黃泉先一死。尚記君恩,不許輪回換此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