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塘舟中遇張振卿典閩試歸
仁頻葉大荔支甘,
江上相逢秋正酣。
聽徹玉蟾宮里曲,
筍篷涼月下西南。
仁頻葉大荔支甘,
江上相逢秋正酣。
聽徹玉蟾宮里曲,
筍篷涼月下西南。
檳榔葉寬大,荔枝味道甘甜,秋天正濃的時候,我們在江上相逢。你剛聽完玉蟾宮里的典試樂章,此刻正乘著帶篷的小船,在清涼的月光下駛向西南。
仁頻:檳榔的別名。
荔支:即荔枝。
玉蟾宮:這里指舉行科舉考試的場所,寓意考場如同月宮般神圣,科舉登第如同蟾宮折桂。
筍篷:用竹篾編成的船篷,形狀如筍殼。
具體創(chuàng)作時間不詳。張振卿去福建主持科舉考試歸來,在錢塘江的船上與詩人相遇。當時科舉是文人重要的晉升途徑,典試是很重要的事務,詩人可能有感于此次相逢而創(chuàng)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江上相逢之事,突出特點是通過意象營造清幽意境,表達情感含蓄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,但展現(xiàn)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片段和情感交流。
射策名先著,論兵氣自雄。
能全季布諾,不道魯連功。
流水蒹葭外,諸山睥睨中。
別君秋日晚,回首夕陽空。
江心澹澹芙蓉花,江口蛾眉獨浣紗。
可憐應是陽臺女,對坐鷺鷥嬌不語。
掩面羞看北地人,回身忽作空山語。
蒼梧秋色不堪論,千載依依帝子魂。
君看峰上斑斑竹,盡是湘妃泣淚痕。
風流與才思,俱似晉時人。
淮月歸心促,江花入興新。
云深滄海暮,柳暗白田春。
共道官猶小,憐君孝養(yǎng)親。
時稱謝康樂,別事漢平津。
衰柳寒關道,高車左掖臣。
背河見北雁,到洛問東人。
憶昔游金谷,相看華發(fā)新。
詩人饒楚思,淮上及春歸。
舊浦菱花發(fā),閑門柳絮飛。
高名鄉(xiāng)曲重,少事道流稀。
定向漁家醉,殘陽臥釣磯。
我今日夜憂,諸弟各異方。
不知死與生,何況道路長。
避寇一分散,饑寒永相望。
豈無柴門歸,欲出畏虎狼。
仰看云中雁,禽鳥亦有行。
膋薌備,玉帛陳。
風動物,樂感神。
三獻終,百神臻。
草木榮,天下春。
東城抱春岑,江閣鄰石面。
崔嵬晨云白,朝旭射芳甸。
雨檻臥花叢,風床展書卷。
鉤簾宿鷺起,丸藥流鶯囀。
呼婢取酒壺,績兒誦文選。
晚交嚴明府,矧此數(shù)相見。
玉塞抵長城,金徽暎高闕。
遙心萬余里,直望三邊月。
霜靜影逾懸,露晞光漸沒。
思君不可見,空嘆將焉歇。
神理今何在,斯人竟若斯。
顏淵徒有德,伯道且無兒。
白發(fā)今非老,青云數(shù)有奇。
誰言夕郎拜,翻向夜臺悲。
錦字相催鳥急飛,郎君暫脫老萊衣。
遙想雙眉待人畫,行看五馬送潮歸。
望夫山上花猶發(fā),新婦江邊鶯未稀。
令秩和鳴真可羨,此行誰道負春輝。
水流過海稀,爾去換春衣。
淚向檳榔盡,身隨鴻雁歸。
草思晴后發(fā),花怨雨中飛。
想到金陵渚,酣歌對落暉。
館娃宮中春已歸,闔閭城頭鶯已飛。
復見花開人又老,橫塘寂寂柳依依。
憶昔吳王在宮闕,館娃滿眼看花發(fā)。
舞袖朝欺陌上春,歌聲夜怨江邊月。
古來人事亦猶今,莫厭清觴與綠琴。
獨向西山聊一笑,白云芳草自知心。
隳官就賓薦,時輩詎爭先。
盛業(yè)推儒行,高科獨少年。
迎秋見衰葉,余照逐鳴蟬。
舊里三峰下,開門古縣前。
多雨南宮夜,仙郎寓直時。
漏長丹鳳闕,秋冷白云司。
螢影侵堦亂,鴻聲出苑遲。
蕭條人吏散,小謝有新詩。
聲明: 本網(wǎng)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(wǎng)絡或網(wǎng)友,僅供交流學習,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,請發(fā)送郵箱到feedback@deepthink.net.cn 本網(wǎng)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(nèi)移除相關內(nèi)容 刷刷題對內(nèi)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