郊壇分獻得星辰一
星壇東望隔重城,復道西來步月行。
萬里煙云春散斂,一天經緯夜分明。
山河地迥非塵界,金石聲高徹太清。
分獻禮成頻拭目,盛時方仰泰階平。
星壇東望隔重城,復道西來步月行。
萬里煙云春散斂,一天經緯夜分明。
山河地迥非塵界,金石聲高徹太清。
分獻禮成頻拭目,盛時方仰泰階平。
站在星壇向東望去,被重重城垣阻隔;沿著復道從西邊而來,在月光下漫步。萬里的煙云在春日里時聚時散,整個天空的星宿在夜里清晰分明。山河地處偏遠,仿佛不是塵世;鐘磬之聲高亢,響徹天空。分獻的禮儀完成后,我頻頻擦拭眼睛,在這盛世正仰望天下太平。
星壇:祭星的壇。
復道: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,稱復道。
經緯:本指織物的縱線和橫線,這里指星辰。
地迥:地處偏遠。
金石:鐘磬之類的樂器。
太清:天空。
泰階平:指天下太平。泰階,星名,古人認為泰階星平則天下太平。
此詩可能創作于古代帝王舉行郊壇祭祀星辰的活動期間。在古代,祭祀是重要的國家禮儀活動,體現了對天地、星辰等的敬畏。詩人參與分獻之禮,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當時國家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繁榮的時期,祭祀活動也彰顯著國家的昌盛。
這首詩主旨是借郊壇祭祀星辰的活動,展現盛世景象,表達對太平的向往。其特點是意境開闊,語言莊重,體現了古代祭祀詩的風格,在文學上反映了當時的禮儀文化和文人的情感。
垂簾為戶竹為輿,千里征行似宴居。達摩無心惟穩坐,倪寬已老更耽書。
春夜情濃夢覺空,爛柯不省遇仙童。人間翻手恩成怨,無怪襄王憶夢中。畫樓煙暖杏花晴,羅綺春嬌按玉笙。水調未成翻越調,枉勞書信問鶯鶯。
金井葉半脫,寶闌絲乍寒。涼泉鳴石罅,驟雨刷危灘。草浥螢收照,林空馬放歡。水頭高帽客,公事了漁竿。
白鷗浩蕩孰能馴,只戀沙洲不戀茵。鎩羽畏他交集矢,銜波還我自由身。巢傾燕墜風前幕,水沸魚悲釜底薪。又是一年將盡夜,舊愁更逐歲華新。
駟馬于公愛里闉,雙鳧葉令畏京塵。新豐酒價毋勞問,且作高陽社里人。
天下無真儒,因之無善治。昔人軫此憂,興學以為亟。圣遠言既微,士風亦歲異。終身學校中,不問學校字。泰運轉河汾,小泉振鐸至。衛道如保躬,造士如呼寐。一朝西其轅,皇皇起眾喟。西方有美人,法堂樹赤幟。行矣共闡揚,斯文應日熾。遺訓芹泮間,有士揭而示。大道終在茲,誰兮甘自棄。
誰作清光伴,瀟然屬兩翁。他鄉多病后,竟夕一樽同。孤杵征衣淚,寒沙戰角風。何由遂心賞,幽思渺秋空。
一門種德百年深,同壽堂前杏滿林。花霧煖凝丹鼎潤,藥欄春鎖碧窗陰。披云采術常攜鶴,近市懸壺不計金。遙想嘉禾沾惠者,幾多人共戴華簪。
突兀山邊屋數間,每嫌斜照上闌干。當門只得添松蓋,未到秋來夜已寒。
孤山山下舊祠堂,詩與梅花一樣香。方欲向君求剩語,忽逢摘索破天荒。
丹成仙去后,灶古白云邊?;依淇这艧?,林荒鎖斷煙。
鴻雁聲低日己晡,扁舟渺渺出平湖。何時卻為鱸魚膾,寫作寒江獨釣圖。
象口香銷冷瑞煙,錦衾羅薦戀朝眠。一心要續懷春夢,不管啼鶯繞檻邊。
皮張仙,修造主。一身兩役,兼為化主。修庵舍、獨辦一間,禱長安施主。論修行,分賓主。悟取氣神,與身為主。是性命、速了根源,做蓬萊洞主。
子夜歌,歌聲苦短情苦多。幾回待月月輪缺,月當圓處仍虛過。銀燭窗深烱殘照,玉釵半脫羅幃悄。琵琶學得奉君歡,秖今彈作思君調?!蹲右垢琛?,歌罷其如明月何。牽??椗老嗤?,不教精衛填銀河。妾心本如秋月白,妾顏不共春風發。玉兔搗藥三千年,近見嫦娥搔白發。《子夜歌》,承君蛺蝶雙花羅。羅衣秋來不堪著,梧桐樹上涼風多。銀燭作花好消息,又想歸期在明日。并刀不剪相思愁,相思誤盡曾相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