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韻趙文鼎同游鵝石五首 其二
桃花臨水喚人看,
花在嶙峋翠石間。
莫惜持杯酬爛漫,
更須扶杖俯潺湲。
桃花臨水喚人看,
花在嶙峋翠石間。
莫惜持杯酬爛漫,
更須扶杖俯潺湲。
桃花依傍著溪水,似乎在召喚人們前來觀賞,那花朵盛開在奇形怪狀的翠綠石頭之間。不要吝惜手中的酒杯,去酬謝這爛漫的春光,還需拄著拐杖俯身欣賞那潺潺流淌的溪水。
次韻: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。
嶙峋:形容山石峻峭、重疊、突兀的樣子。
酬:酬謝,這里有欣賞、回應之意。爛漫: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。
潺湲:形容溪水慢慢流動的樣子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。推測詩人與趙文鼎同游鵝石,在欣賞春日美景時有感而發,寫下此詩,當時心境應是輕松愉悅,陶醉于自然之美。
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春日景色,其特點是畫面感強,情感真摯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細膩描繪。
湖與元氣連,風波浩難止。
天外賈客歸,云間片帆起。
龜游蓮葉上,鳥宿蘆花里。
少女櫂歸舟,歌聲逐流水。
美人贈此盤龍之寶鏡,燭我金縷之羅衣。
時將紅袖拂明月,為惜普照之余暉。
影中金鵲飛不滅,臺下青鸞思獨絕。
藳砧一別若箭弦,去有日,來無年。
狂風吹卻妾心斷,玉筯幷墮菱花前。
側疊萬古石,橫為白馬磯。
亂流若電轉,舉櫂揚珠輝。
臨驛卷緹幕,升堂接繡衣。
情親不避馬,為我解霜威。
我吟傳舍詠,來訪真人居。
煙嶺迷高跡,云林隔太虛。
窺庭但蕭瑟,倚杖空躊躇。
應化遼天鶴,歸當千歲余。
游子東南來,自宛適京國。
飄然無心云,倏忽復西北。
訪戴昔未偶,尋嵇此相得。
愁顏發新懽,終宴敘前識。
閻公漢庭舊,沈郁富才力。
價重銅龍樓,聲高重門側。
寧期此相遇,華館陪游息。
積雪明遠峰,寒城鎖春色。
主人蒼生望,假我青云翼。
風水如見資,投竿佐皇極。
逈出江山上,雙峰自相對。
岸暎松色寒,石分浪花碎。
參差遠天際,縹緲晴霞外。
落日舟去遙,回首沈青靄。
蘭生不當戶,別是閑庭草。
夙被霜露欺,紅榮已先老。
謬接瑤華枝,結根君王池。
顧無馨香美,叨沐清風吹。
余芳若可佩,卒歲長相隨。
三月咸陽城,千花晝如錦。
誰能春獨愁,對此徑須飲。
窮通與修短,造化夙所稟。
一樽齊死生,萬事固難審。
醉后失天地,兀然就孤枕。
不知有吾身,此樂最為甚。
秋浦長似秋,蕭條使人愁。
客愁不可度,行上東大樓。
正西望長安,下見江水流。
寄言向江水,汝意憶儂不。
遙傳一掬淚,為我達揚州。
直方難為進,守此微賤班。
開卷不及顧,沈埋案牘間。
兵兇久相踐,徭賦豈得閑。
促戚下可哀,寬政身致患。
日夕思自退,出門望故山。
君心儻如此,攜手相與還。
青山日將暝,寂寞謝公宅。
竹里無人聲,池中虛月白。
荒庭衰草徧,廢井蒼苔積。
惟有清風閑,時時起泉石。
東風扇淑氣,水木榮春暉。
白日照綠草,落花散且飛。
孤云還空山,眾鳥各已歸。
彼物皆有托,吾生獨無依。
對此石上月,長醉歌芳菲。
鐘山抱金陵,霸氣昔騰發。天開帝王居,海色照宮闕。
群峰如逐鹿,奔走相馳突。江水九道來,云端遙明沒。
時遷大運去,龍虎勢休歇。我來屬天清,登覽窮楚越。
吾宗挺禪伯,特秀鸞鳳骨。眾星羅青天,明者獨有月。
冥居順生理,草木不剪伐。煙窗引薔薇,石壁老野蕨。
吳風謝安屐,白足傲履韈。幾宿一下山,蕭然忘干謁。
談經演金偈,降鶴舞海雪。時聞天香來,了與世事絕。
佳游不可得,春風惜遠別。賦詩留巖屏,千載庶不滅。
送客謝亭北,逢君縱酒還。
屈盤戲白馬,大笑上青山。
回鞭指長安,西日落秦關。
帝鄉三千里,杳在碧云間。
白楊雙行行,白馬悲路傍。晨興見曉月,更似發云陽。
溧水通吳關,逝川去未央。故人萬化盡,閉骨茅山岡。
天上墜玉棺,泉中掩龍章。名飛日月上,義與風云翔。
逸氣竟莫展,英圖俄夭傷。楚國一老人,來嗟龔勝亡。
有言不可道,雪泣憶蘭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