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大中丞年伯即席
帝念民勞露處啼,旌旗初下慰云霓。
兩河動靜關秦晉,一剿回夷振鼓鼙。
圣主何嘗諱災異,天風應急奏顛黎。
微臣憂杞先河決,好障中原與岳齊。
帝念民勞露處啼,旌旗初下慰云霓。
兩河動靜關秦晉,一剿回夷振鼓鼙。
圣主何嘗諱災異,天風應急奏顛黎。
微臣憂杞先河決,好障中原與岳齊。
皇帝惦念百姓勞苦,在露天下啼哭,您率領軍隊剛到就像甘霖慰藉百姓。黃河兩岸的局勢關系到秦晉地區,您剿滅回夷,振奮軍威。圣明的君主從不忌諱災異之事,您應像應和天風一樣迅速奏報百姓的艱難。我像杞人憂天般擔憂黃河決堤,希望您能像高大的山岳一樣守護中原。
年伯:科舉時代對父親同年登科者的尊稱。
露處啼:指百姓在露天之下受苦哭泣。
云霓:久旱盼雨,這里比喻百姓盼望解救他們的人。
兩河:指黃河中下游地區。
回夷:指當時的回民等少數民族勢力。
鼓鼙:戰鼓,借指軍事行動。
諱:忌諱。
顛黎:指困苦的百姓。
憂杞:即杞人憂天,這里是自謙擔憂過度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。從詩的內容推測,當時可能黃河流域局勢不穩,有少數民族勢力活動,百姓生活困苦。詩人在與吳大中丞的宴會上,有感而發寫下此詩,表達對局勢的關注和對吳大中丞的期望。
這首詩主旨是關注國家局勢和百姓疾苦,贊揚吳大中丞的軍事行動。其特點是將對皇帝、官員的態度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相結合。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,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文人的家國情懷。
去住跡雖異,愛憎情不同。
因君向帝里,使我厭山中。
故友多朝客,新文盡國風。
藝精心更苦,何患不成功。
眼似真珠鱗似金,
時時動浪出還沈。
河中得上龍門去,
不嘆江湖歲月深。
曾持麈尾引金根,萬乘前頭草五言。
疏講青龍歸禁苑,
今日西川無子美,詩風又起浣花村。
爪葉鱗條龍不盤,
梳風幕翠一庭寒。
莫言只是人長短,
須作浮云向上看。
瓦煙疏冷古行宮,
寂寞朱門反鎖空。
殘粉水銀流砌下,
天子時清不巡幸,
只應鸞鳳集梧桐。
文聚星辰衣彩霞,問誰兄弟是劉家。
雁行云摻參差翼,曾窮晉漢儒林傳,龍虎雖多未足夸。
帝城云物得陽春,
水國煙花失主人。
昨日天風吹樂府,
六宮絲管一時新。
窗戶潮頭雪,云霞鏡里天。
島桐秋送雨,江艇暮搖煙。
藕折蓮芽脆,茶挑茗眼鮮。
還將歐冶劍,更淬若耶泉。
煙霞星蓋七星壇,想像先朝駐禁鑾。
輦路已平栽藥地,翻感惠休并李郭,劍門空處望長安。
星眸未放瞥秋毫,頻掣金鈴試雪毛。
會使老拳供口腹,可惜忍饑寒日暮,向人鹐斷碧絲絳。
霜鍤破桐陰,青絲試淺深。
月輪開地脈,鏡面寫天心。
碧甃花千片,香泉乳百尋。
欲知爭汲引,聽取轆轤音。
拋杉背柏冷僧簾,
鎖月梳風出殿簷。
還似天臺新雨后,
小峰云外碧尖尖。
衫袖拂青冥,推鞍上翠屏。
塵埃辭馬尾,城闕入窗欞。
云領浮名去,鐘撞大夢醒。
茫茫山下事,滿眼送流萍。
時人嫌古畫,倚壁不曾收。
雨滴膠山斷,風吹絹海秋。
殘云飛屋里,片水落床頭。
尚勝凡花鳥,君能補綴休。
朱家亭子象懸匏,階瑩青莎棟剪茆。
癭掛眼開欺鴝鵒,土木欲知精潔處,社天歸燕怯安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