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山吟
聚如浮沫散如云,
聚不相將散不分。
入郭當時君是我,
歸山今日我非君。
聚如浮沫散如云,
聚不相將散不分。
入郭當時君是我,
歸山今日我非君。
相聚時如浮沫般虛幻,離散時像云朵般自由,相聚時互不扶持,離散時也不牽掛。當初進入城郭時你我并無不同,如今歸山后我已和你有了差別。
浮沫:漂浮在水面的泡沫,比喻虛幻無常。
相將:相扶持。
郭:外城,泛指城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,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經歷了人生的聚散離合,可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后選擇歸山隱居,創作此詩時心境已超脫塵世。
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人生聚散的看法和歸山后的心境轉變。其特點是語言通俗卻富含哲理,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,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感悟。
水殿風生酒力微,三千宮女綠荷衣。美人應妒花隨去,月上瑤階未肯歸。
空山暮雨,枯木曉霜。此處聞聲,若為斷腸。
令子根苗裔,云水愛行步。頓覺了,希夷微妙明千古。去塵寰歷遍,香來都無伴侶。世人愛不愛,高真許。達道完性命,永免輪回苦。隱福地,松峰霞洞自在處。待養就、金鉛玉汞,真無濁慮。六銖掛,始應過,三清舉。
古邑西門外,煙村遠市廛。呼鷹白草際,調馬綠楊邊。持節東西路,離家五六年。永懷豪橫樂,半老尚依然。
漢事如舟要著篙,諸公已共濟風濤。勛華終不臣巢許,莫道先生索價高。
堯歷慶良月,嶰管換新冬。玉成西爽,五云拂曉畫樓東。人指謝家庭砌,眼底猗蘭奕葉,特地茁新叢。不是善根種,爭得占春風。步鵬程,名虎榜,早收功。建安衣缽,定知他日屬奇童。且說而今勝事,珠履三千稱賀,相對醉顏紅。拜賀無他語,相慶黑頭公。
大山峨峨氣凌眾,小山拱揖如賓從。流泉一派入溪遙,古木千章含雨重。碩人自愛考槃樂,風光不減元公洞。盤中苜蓿長闌干,松葉釀成香滿甕。詩書萬卷圣賢心,一生自足供我用。世間名利等韁鎖,豈肯垂頭受羈鞚。不到城中知幾年,稚松尚憶移根種。憐渠世路苦奔馳,得失總成蕉鹿夢。我生雖久在樊籠,每向江湖羨鱗縱。明當拂袖賦歸來,風月煙霞幸分共。
九州非我宅,五岳不足居。乘蹻躡浮云,周覽萬里馀。朝游昆崙頂,夕息瀛海隅。舉頭見三山,城闕正逶紆。圓嶠聳巨鰲,方壺戴神魚。西行謁王母,置酒行天廚。靈妃酌金液,玉女吹笙竽。燕樂未及終,飛騰起太虛。驂龍叩玉闕,駕鳳翔靈旟。長揖問軒轅,俯身拾帝車。明霞為我佩,素霓為我裾。飄飄謝塵世,萬歲同斯須。
故相聲名遠,荒阡松柏長。地能終不夜,天暮借飛光。舊客驅車過,新詩灑淚傷。千年此山下,樵牧禁牛羊。
湖迥山明玉宇澄,浮圖絕頂快高登。天風吹我今宵夢,多在瑤臺十二層。
我乏君家玉印材,強尋厄木倩君開。無鹽恐有遭逢處,也道曾將刻畫來。
一湖春淥萬山圍,著我蘭舟自在飛。老子行藏有神助,順風出去順風歸。
柱下先生住紫巖,倚天愁嶺氣巉巉。客來每托青猿報,書寄還憑白鳳銜。日上寒光生水石,月明晴翠落松杉。旅人珍重黃柑贈,愧乏瓊瑤荅素緘。
一片溪山景最奇,空濛瀲滟兩皆宜。青天白日好歸去,不待沾裳濕足時。
風簾低亞。顧盼嬌難畫。客里相逢人未嫁。一卷吳騷翻罷。來朝誰護芳菲。燈前和影依依。攜取楚云歸去,免教紅淚沾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