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僧院泉
何處云根新布得,歸仍半日在煙蘿。
莫輕竹引經窗小,從此無心戀滄海,滄海無風亦起波。
何處云根新布得,歸仍半日在煙蘿。
莫輕竹引經窗小,從此無心戀滄海,滄海無風亦起波。
不知從何處的云根新引來這泉水,回來后還在煙霧繚繞的藤蘿間消磨了半日時光。不要輕視那竹管將泉水引到窗前的細小水流,從此我便無心再留戀滄海,即便滄海沒有風也會涌起波浪。
云根:深山云起之處,這里指泉水的源頭。
煙蘿:煙霧繚繞的藤蘿,常指山林隱居之地。
竹引:用竹管引水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,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,詩人可能在游覽僧院時,被僧院的寧靜和清幽所感染,對比塵世的紛擾,從而創作此詩,表達自己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世的思考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僧院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世的厭倦。其特點是意境清幽,情感真摯,通過意象和對比手法,生動地展現出詩人的心境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,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審美追求。
走馬章臺冒雨歸,后門猶嘆滯前期。荷心出水終無定,蘿蔓從風莫自持。復帳麝輕難辟惡,曲房蠶懶不成絲。漸漸壟麥藏鳴雉,更恨如皋一箭遲。簾聲竹影浪多疑,仙谷何能為解迷。藻井風高蛛壞網,杏梁春晚燕爭泥。更看山遠惟凝黛,縱許犀靈祇駭雞。枉裂霜繒幾千尺,紅蘭終夕露珠啼。
咸淳師相專軍國,堂吏館賓供羽翼。諸司百職聽使令,臺諫承顏言路塞。輪舟五日一入朝,湖山佳處多逍遙。諛言佞語頌功德,邊事軍聲聽寂寥。半閒堂連多寶閣,歌姬舞妓相歡樂。十年國勢盡傾摧,猶謂師臣堪付托。師臣師臣躬督兵,珠金沙頭羅一聲。十三萬人齊解甲,寡婦孤兒俱北行。君不見黯淡溪流東復東,木棉花開生悲風。師臣不忍馬革裹,廁上有人能拉胸。
定王臺上關中土,西望長安多白云。賈誼才高空有賦,河間博雅更無聞。
慘淡經營中,落筆景已換。不見片帆歸,危檣還泊岸。
尺墨難繩世有空,形名莫測道頹隆。無端閱遍諸家學,始付生涯到酒中。
空山云臥杳難尋,惟許人間禮磬音。龍起缽中生片影,鶴歸仙頂結輕陰。化為法雨沾衣濕,散作天花繞座深。去住了然無定著,祇應猛虎識禪心。
愛爾能文早,吾家玉樹枝。年居三十下,名動九重知。禮樂開黃卷,衣冠上赤墀。泥金遙送喜,萬里慰流離。
獨立西風塵滿眼,紛紛鷹隼少文鹓。自憐人世逢多難,誰叩天閽上萬言。黃濁水深龍噴薄,青冥日迥雁聯軒。客懷寥落秋將晚,空對黃花憶故園。
不為良相愿為醫,落落胸中亦自奇。一片活人心思在,百年名筆有真知。
書郵悲萬里,今日喜逢君。鳥道猶堪畫,猿聲不可聞。緘題疑帶雨,憲府若連云。莫問風塵事,談詩坐夜分。
文會雞鳴記往年,秋山回首四朝前。典刑數老今誰在,風雨重陽句尚傳。禮祀放晴中夜月,齋壇分碧北陵煙。直廬奎聚翻成感,舊臆新悰一闇然。
臺城揮別處,漫漫夜行車。春去冰霜近,電過天地斜。青山馀幾樹,白日是誰家。離恨長江水,歸來煮舊茶。
支筇上寒山,石磴連云陟。蘭若無人聲,禪關墮黃葉。
巖谷窈窕,林芿扶疏。瀑布淙射,蛇蟲之居。衲帔蒙頭,安然入定。孰能出之,其獨也正。
十載紫薇郎,長隨玉輦傍。忽辭漢天子,去謁諸侯王。夢渚陪游獵,蘭臺佐羽觴。子虛今在楚,作賦有輝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