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徐方伯子與赴江西
朝正萬里謁龍顏,詔遣旬宣二楚間。
馮軾青云開碣石,飛書白席出匡山。
提封借畫屯田奏,郡國均輸轉餉還。
聞道中興咨四岳,未論詞賦動江關。
朝正萬里謁龍顏,詔遣旬宣二楚間。
馮軾青云開碣石,飛書白席出匡山。
提封借畫屯田奏,郡國均輸轉餉還。
聞道中興咨四岳,未論詞賦動江關。
你不遠萬里去朝見皇帝,后奉詔到楚地巡視。你乘車如在青云間,從碣石出發(fā);文書從匡山傳出。你謀劃屯田之策上奏,使郡國轉運糧餉順利。聽說朝廷中興要咨詢賢才,你的才能可不只靠詞賦聞名江關。
朝正:臣子在正月入朝賀見天子。謁龍顏:朝見皇帝。詔遣:奉皇帝詔令派遣。旬宣:巡視。馮軾:乘車。青云:比喻高位。碣石:山名。飛書:傳遞書信。白席:不詳,可能泛指文書之類??锷剑杭磸]山。提封:疆界,這里指地方事務。借畫:出謀劃策。屯田奏:關于屯田的奏章。郡國:地方行政區(qū)劃。均輸:古代官府利用各地貢賦收入作底本,進行某些大宗商品的地區(qū)間遠程販運貿(mào)易,以調劑物資余缺的一種商業(yè)經(jīng)營方式。轉餉:轉運糧餉。中興: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。咨四岳:咨詢賢才。江關:地名,這里泛指江南地區(qū)。
具體創(chuàng)作時間地點不詳。從詩中可知徐方伯子與先朝見皇帝,后奉詔到楚地巡視,最后將赴江西任職。當時可能處于朝廷中興時期,需要賢才來治理地方,詩人寫此詩送別并表達期許。
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徐方伯子與赴江西任職,突出了徐方伯子與的才能和朝廷對他的重用。詩中展現(xiàn)了宏大的場景和積極的氛圍,在送別詩中別具一格,體現(xiàn)了詩人對友人的高度評價和對國家中興的期待。
奉帚陵園洗白絺,若為露下倍傷神。 秦宮耐可花前死,忍向秋風哭圣人。 香煙遙接白云平,原上金燈夜夜明。 山鬼蘿衣挽秋駕,青冥有路不教行。 黃花鎮(zhèn)外擁胡兵,萬馬驅來山幾層。 難去宮中報天子,朝朝只是拜長陵?!?
數(shù)頃荒田負郭耕,筆床茶灶看鋤云。 一琖清泉薦秋菊,不知何處吊參軍。
日出煙消春晝遲,柳條無力萬絲垂。 韶光新染鵝黃色,偏愛樂風款款吹。
漁釣有遺逸,天子寵元真。賜之奴仆,得隨媯艷下神京。幾度蘋汀蓼岸,不問金鉤無餌,談笑取冰鱗。珍重主人意,名我曰樵青。肩蘭槳,縈桂棹,出波津。凌虛上□□□,□□會群真。卸下綠蓑青笠,付與漁童收管,相與□紅塵。歸去又□□,同賞洞中春。
玄元分古觀,南鎮(zhèn)越王越。 五石空留瑞,群仙不記名。 丹砂雖久煉,雞犬自長生。 檻簇鰲頭景,門通鶴頸程。 煙霞隨砌起,花木逐時榮。 古井涵虛碧,疏鐘入戶清。 荒蕪憐夜色,寒溜引秋聲。 丹竃封苔老,芝田積雨平。 風光齊岳麓,音信接朱明。 愿將身從此,乘云到玉京。
蜀道如天夜雨淫,亂鈴聲里倍沾襟。 當時更有軍中死,自是君王不動心。
皇帝二十有三年,制詔州縣立學。惟時守令,有哲有愚。有屈力殫慮,祗順德意;有假官借師,茍具文書?;蜻B數(shù)城,亡誦弦聲。倡而不和,教尼不行。
三十有二年,范陽祖君無澤知袁州。始至,進諸生,知學宮闕狀。大懼人材放失,儒效闊疏,亡以稱上意旨。通判潁川陳君侁,聞而是之,議以克合。相舊夫子廟,狹隘不足改為,乃營治之東。厥土燥剛,厥位面陽,厥材孔良。殿堂門廡,黝堊丹漆,舉以法。故生師有舍,庖廩有次。百爾器備,并手偕作。工善吏勤,晨夜展力,越明年成。
舍菜且有日,盱江李覯諗于眾曰:“惟四代之學,考諸經(jīng)可見已。秦以山西鏖六國,欲帝萬世,劉氏一呼,而關門不守,武夫健將,賣降恐后,何耶?詩書之道廢,人惟見利而不聞義焉耳。孝武乘豐富,世祖出戎行,皆孳孳學術。俗化之厚,延于靈、獻。草茅危言者,折首而不悔;功烈震主者,聞命而釋兵;群雄相視,不敢去臣位,尚數(shù)十年。教道之結人心如此。今代遭圣神,爾袁得賢君,俾爾由庠序,踐古人之跡。天下治,則譚禮樂以陶吾民:一有不幸,尤當仗大節(jié),為臣死忠,為子死孝。使人有所賴,且有所法。是睢朝家教學之意。若其弄筆墨以徼利達而已,豈徒二三子之羞,抑亦為國者之憂?!?
此年實至和甲午,夏某月甲子記。
今人往往號能文,意熟辭陳未足云。 若見江魚須痛哭,腹中曾有屈原墳。
紅蓼花繁映月,黃蘆葉亂搖風。碧天清遠楚江空,牽攪一潭星動。 入網(wǎng)大魚作隊,吞鉤小鱖成叢。得來烹煮味偏濃,笑傲江湖打哄。
茅舍數(shù)椽山下蓋,松竹梅蘭真可愛。穿林越嶺覓干柴,沒人怪,從我賣,或少或多憑世界。 將錢沽酒隨心快,瓦缽磁甌殊自在。酕醄醉了臥松陰,無掛礙,無利害,不管人間興與敗。
白鷺群翻隔浦風,斜陽遙映樹重重。 前村一片云將雨,閑倚船窗看掛龍。
千載知經(jīng)幾暴秦,山中惟說避秦人。 仙源錯引漁舟入,惱亂桃花自在春。
人心生一念,天地悉皆知。 善惡若無報,乾坤必有私。
混沌未分天地亂,茫茫渺渺無人見。 自從盤古破鴻蒙,開辟從茲清濁辨。 覆載群生仰至仁,發(fā)明萬物皆為善。 欲知造化會元功,須看《西游釋厄傳》。
獨上江樓思渺然,月光如水水如天。 同來望月人何處,風景依稀似去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