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詩二首
四序問寒暑,光景詎能同。時哉觀化人,蚤已明心胸。
行逢伯陽子,飄飖贊猶龍。安期亦說項,浮海渺霞蹤。
未許道黃石,且自歸赤松。于世有信屈,人智鮮如蟲。
天地勞我生,百歲何侵尋。勞生非一端,逸我亦不任。
行行復何意,罔雨請息陰。適燕而南轅,歧路傷人心。
夸父追日走,委杖為鄧林。
四序問寒暑,光景詎能同。時哉觀化人,蚤已明心胸。
行逢伯陽子,飄飖贊猶龍。安期亦說項,浮海渺霞蹤。
未許道黃石,且自歸赤松。于世有信屈,人智鮮如蟲。
天地勞我生,百歲何侵尋。勞生非一端,逸我亦不任。
行行復何意,罔雨請息陰。適燕而南轅,歧路傷人心。
夸父追日走,委杖為鄧林。
四季輪回問寒暑變化,時光景象怎會相同。明察變化的人,早已心如明鏡。途中遇見像老子那樣的高人,瀟灑地稱贊他如飛龍。安期生也被人稱道,他飄游海上如云霞般難尋蹤跡。不能像黃石公那樣行道,那就追隨赤松子歸隱。世間有諸多委屈,人的智慧有時不如蟲子。天地讓我辛勞一生,百年時光匆匆而過。辛勞之事不止一端,讓我安逸也難以承受。前行又有何意義,就像在雨中求個陰涼處。想去燕國卻向南駕車,岔路讓人傷心。夸父追日奔跑,棄杖化為鄧林。
四序:四季。
光景:時光景象。詎:怎,豈。
觀化人:明察事物變化的人。蚤:通“早”。
伯陽子:指老子,姓李名耳,字伯陽。贊猶龍:孔子曾稱贊老子“猶龍”。
安期:安期生,古代傳說中的仙人。
黃石:黃石公,曾授張良《太公兵法》。
赤松:赤松子,古代傳說中的仙人。
信屈:委屈。信,通“伸”。
侵尋:漸進,這里指時光流逝。
罔雨:指在雨中。
適燕而南轅:想去燕國卻向南駕車,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。
夸父追日:古代神話,夸父追趕太陽,口渴而死,棄其杖化為鄧林。
具體創作背景不詳,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世事紛擾、人生不如意的時期,對人生的意義和方向感到迷茫,從而有了歸隱的想法。
這首詩主旨是感慨人生勞頓、世事難遂人意,表達歸隱之愿。其特點是用典豐富,借神話人物和故事來抒發情感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人生的思考。
學默三年漫不應,流光一去意無征。緣如發白因循染,道似山青自在凝。猶有形骸生影跡,卻將文字寄名稱。一川月色多于水,更著秋霜見底澄。
一息成長夜,三呼喚不來。慈鴉難戀乳,鳴鶴易增哀。疋練橫空去,?騮接踵回。秋風生筦簟,叢桂又花開。
太姒敦周化,涂山啟夏家。尊名天比峻,淑德日增華。孝享心何切,仙游望愈賒。空馀遺令在,攀慕極幽遐。
山中方獨吟,客至共登臨。城塔回高鳥,溪帆送遠林。乘槎如有約,坐樹亦何心。明日東吳道,相思遲爾音。
蕭蕭天北風,吹亂客心蓬。明日御溝里,水流不可同。莫忘貧賤好,頻使夢魂通。與子相為命,蟾蜍在月中。
春至百花繁,名園蛺蝶翻。美人將扇撲,拓得一雙痕。
橋影臥平波,漸潮生、催趁沙頭晴曉。天水界遙山,霞紅澹,凄冷微陽初照。無端過眼,千帆正飽西風峭。且喜小舟能載我,休問載愁多少。秋江一片迷冥,恐如煙似夢,前盟負了。此際細思量,無多恨,只恨相逢何早。柔情萬縷,堤花忽墜人懷抱。后夜歸來容說與,燈下會成雙笑。
李郭仙舟昔見同,別來三度值秋鴻。淹留冀北浮云異,夢想嵩臺落月空。漲海幾回頻奏捷,將軍終自不言功。丹砂早晚尋勾漏,短榻相從擬蓋公。
珊瑚秀海底,海人涉中流。曾不盈尺寸,采采無遺留。瑣細安足珍,空勞使者求。煌煌十尺枝,燦燦若靈虬。根生龍窟中,鐵網不能投。千年龍一飛,滄波與之浮。奇寶出世間,東序陳天球。河圖及銀甕,赤刀以為儔。尺寸終棄捐,輕擲如蚍蜉。不能飾楣楯,安足登冕旒。昔為盤中珍,今焉遺道周。
世事無媒入,青山有分居。視心閑過日,消夏坐依書。塔影含風動,江光弄幌虛。小亭留客處,秋色感懷馀。
吹簫乞食蘆中人,頭白歸來滄海濱。母在顛危未敢死,辱身囚首作頑民。賣藥偶然到城市,君之季弟見我喜。特為搆館城西隅,愛我敬我如父子。我愧德薄學力疏,椎魯狂直性又迂。百事無能有裨益,十年敬愛情逾初。人生知己誠不易,況以千秋為道契。側身天地憶古人,宇宙茫茫無位置。君齒長我十馀載,愛我敬我如昆弟。益見君家兄弟賢且難,使我感嘆淚汍瀾。蚌珠生于澤,璞玉生于山。山澤之民日習見,相與棄擲若等閒。胡賈豈不愛其殷,剖股藏珠意何苦。卞和豈不愛其足,刖足幾回猶泣玉。我非珠與玉,日習何能免棄擲。感君兄弟傷時厄,為君重歌哽嗚咽。
別去情何限,今來意倍親。隔江須我友,大地更無人。白首嗟岐路,青云據要津。不知雞犬外,何處可逃秦。
云谷煙霞春尚淺,北尋廣朗似清都。縈紆石徑人蹤絕,斷岸無橋俗亦無。
絲衣其紑,載弁俅俅。自堂徂基,自羊徂牛。鼐鼎及鼒,兕觥其觓,旨酒思柔。不吳不敖,胡考之休。
流水無心競,孤云與我同。坐深明月下,行盡亂山中。花落聞啼鳥,松涼愛御風。懸知皆夢境,一笑萬緣空。